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监国公主列传 > 第十一回 遇良才雄心大展

第十一回 遇良才雄心大展(1 / 1)

听得那汉子吆喝,朱媛让仪凤出去瞧个明白。挑珠帘,登河岸,逐级而上,仪凤但见一书童打扮的年轻汉子,站在跟前,面上和善,见仪凤出来,此男子恭敬道:“小人这厢有礼,莫非小姐是那弄笛之人?”

仪凤道:“有礼,我不是吹笛子的那个,我家小姐才是。你家公子请我家小姐何事?”

这书童一瞧,这姑娘伶牙俐齿,丝毫没有半点弱势,这人也是见过世面的,言谈举止便可猜个八九分,即便下人都如此强势,恐怕这舟中之人,不简单。急忙又深施一礼,连忙道:“大姐,我家公子没有别的意思,适才闻小姐吹奏笛子,甚是悦耳,想必是精通音律,我家公子十分仰慕,但求讨教一二,故差小人前来邀请。烦请大姐通报一声,我也方便给公子回话。”

仪凤一瞧,人家彬彬有礼,顿生了几分好感,便道:“你且等着,待我通秉我家小姐。”

朱媛听了仪凤所述,稍有迟疑,毕竟这大晚上的,一个男人要请她,有点别扭,但同时她的好奇心却止不住的怂恿:这男子抚琴如此动听,必然是音律方面的高手,正所谓棋逢对手,也许是个帅哥说不定哦,应该去看一看,顺便问一问为啥弹的这么哀伤。想到这里,朱媛叫仪凤陪着,弃舟登岸,随着那书童穿堂拾阶,来在二楼一间雅座。

拢目光观看,但见一白衣儒生打扮的男子,四平八稳的坐在中间,往脸上看,面如冠玉,颊上一缕美髯,修的整齐。看模样,也就四十上下,对朱媛来说,算是位中年大叔了。

那中年男子见来人竟是两位黑纱遮面的年轻女子,不禁局促的缩了缩手,赶紧起身,稳稳当当的拱手施礼:“二位小姐,在下姓陈,适才听得二位作笛声,委婉悦耳,小生甚为仰慕,故使人请了二位,冒昧之处请多海涵。”

朱媛看这人乃是一儒生,行为举止中规中矩,知道不是歹人,遂还礼道:“先生不须多礼,适才小女子闻先生抚琴,亦是难得的好曲,故此泊舟,只想听先生弹琴,却未料先生抚的这般好琴,竟不似人间该有,吾心下犯了瘾,便和了两句,唐突之处,也请先生包涵。”

中年男子微微一笑,说道:“小姐见笑了,请坐下说话。”朱媛应了一声“请”与那男子分宾主落座。仪凤和那书童兀自站立一旁.男子一看就知道谁是主角了。微笑着问朱媛:“敢问小姐贵姓?”

朱媛道:“小女子姓柳”。

男子蹭的一下站了起来,竟有些失神,咕哝道:“姓柳,啊,小姐姓柳!莫非。。。不会!”朱媛顿时觉得这人有些反常,关切的问道:“先生何故如此?”

男人回了回神,慢慢又坐了回去,满脸抱歉的神色道:“额,小姐莫怪,失礼了。适才听小姐姓柳,不免想起了一位故人来。”

朱媛看这人神神叨叨的,不禁皱了一下眉头,果然这人有问题,那琴弹的简直声泪俱下,凄凄惨惨戚戚,听上去遇到了比窦娥还要冤的事儿。便道:“先生还请见谅,吾有一事不明,须向先生讨教。”

男子道:“但说无妨!”

朱媛道:“适才闻先生琴声,似有隐情,何故如此哀伤?莫非遇到了什么难事?”

男子长叹了一口气,幽幽的念道:“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说话间,眼睛竟有些红润。

朱媛仔细揣摩这句话,似是而非的熟悉!这是宋词的格律!然而,这个男子怎么会突然冒出一句宋词来,而且这句怎么这样的熟悉。朱媛开始在脑海里翻来覆去的寻找这句词。突然,一个人在她的脑海里冒了出来!这首词的作者,南明才子陈子龙!被称为一代词宗的南明志士,著名诗人陈子龙。朱媛心中大惊,竟不由的站了起来,一只手拍了一下桌子,声音好大,一手指着那中年男人,道:“你莫不是陈卧子?”

男人被朱媛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还真没看出来,这个小娘子怎么这么生猛!而且,她怎么会知道我就是陈卧子?男子的表情颇显尴尬,脸儿一下子变的红红白白的,那状况看上去太好玩了。顿了片刻,男子整理了一下思绪,轻声道:“正是在下,小姐与我素未谋面,何以知我姓字?”

朱媛顿觉失态,尴尬的笑了笑,脸都要红到脖子根儿了,要不是黑纱遮住,众人一定会认为关公投胎转世为一个女娃娃了。尤其加上那双丹凤眼。丢人,长久以来修炼的淑女状态被她这一下给丢干净了。但朱媛认为,此人值得她如此失态,这个陈卧子,名子龙,字卧子,南明著名的才子,且其人品行,算得高洁,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曾经谈过恋爱,柳如是是南明时期名妓,才华横溢,南明灭亡时,柳如是作为一个身份卑微的烟花女,面对满清入侵,义愤填膺,曾劝其夫钱谦益投水殉节,钱谦益作为内阁大臣,竟然贪生怕死,投降满清王朝。做了汉奸。柳如是是一个刚烈的女子,颇有民族气节。陈子龙弘光朝任兵科给事中,受柳如是影响,陈子龙也很有气节。朱媛对汉服消亡史做过深入研究,这些名人的事迹,她耳熟能详。突然遇到了活蹦乱跳的陈子龙,由不得她大惊小怪。

朱媛赶紧调整了一下状态,重新又规规矩矩的坐回位子,讪笑道:“先生大名,江南儒士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哇,先生才高八斗,论这填词作赋,试问当今天下何人可与先生相提并论,适才一句词,我便料到是先生了!”

陈子龙一寻思,哟,我原来这么出名呢?随便一个小女子都知道我。真是太荣幸了。转念一想,也有道理,这小娘子笛子吹的那般好,对词律颇为稔熟,当今天下,只有他陈子龙的词,可比肩于唐宋。

既然都算熟悉了,二人这话题可就放开了。朱媛劈头就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道:“先生适才奏出悲怆之音,是有感国家凋敝,斯人已去吧?”

陈子龙直言不讳:“不瞒小姐,陈某确因此感怀,想到伤心处,结果这琴音越发凄凉。不过,小姐那一曲明媚的笛声,犹如耀日初升,唤醒梦中人。”朱媛正要答话,陈子龙接着又追问了一句:“敢问小姐芳名?”

朱媛答道:“小女子柳梦璃”。陈子龙恭维道:“好名,额,小姐是金陵人氏么?”

“非也,小女子施州人氏,来金陵不久,目下居于清凉山。”

陈子龙盘问一番,知道了朱媛姓字名谁,家住哪里,好奇心被满足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谈论些音律方面的话题,朱媛想,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查了我家户口,我必须得查回来,当得知陈子龙任职在弘光朝廷后,朱媛改了称呼,直呼陈大人。陈子龙不让她这么称呼,一是显得生分,二是官民毕竟属于两个阶层,不免生了些隔阂。在他看来,这个小妹子活泼开朗,聪明伶俐,但张弛有度,分寸拿捏的恰如其分。

只是这面纱下的真容,有点让陈子龙想入菲菲,他没有问朱媛即便到了现在,也不以真容示人的原因。陈子龙几次暗示的提问,都被朱媛巧妙的拉到别的话题上。陈子龙有些悻悻然,但又不好直接要求人家姑娘摘了面纱,一睹芳容。万一有什么难言之隐,这好不容易结识个聊得来的朋友,被吓跑了怎么办。

最后,陈与朱就只讨论了一番音律的事,然后就跳到时政,朱媛发现此陈子龙果然不同凡响,知识丰富,博古通今,真乃治世良才,然而,陈子龙却忧心不已,虽然他屡次上书弘光帝,然而这不争气的皇帝,对他不理不睬,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更是对他百般刁难,因为他们都是“持不同政见者”。敢说话的没几个人了,陈子龙被当朝形式伤透了心,眼见天下危亡,仕官大夫只眼睛盯着自己一点得失,斗来斗去,陈子龙感到无比伤感。朱媛觉得这个人与那三闾大夫屈原有几分相像,混的确实够惨的。

聊到最后,朱媛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并且神秘兮兮的表示,天佑大明,必有一贤王等着他呢。陈子龙隐约觉得眼前这个妙龄少女不似看上去那般简单,对他的观点不是全盘的接受,也不是全盘的反驳,对他提到的某些看似艰深的问题,对答如流。而且,看的出来,这个人极有心机。

临别之时,朱媛屡次提到了陈子龙编纂的《皇明经世文编》。对此,陈子龙大感意外。《皇明经世文编》是他呕心沥血之作,内里蕴藏的是他经世致用的政治观点。是些治国理政的公文和若干政论。这女子对此书如此看重,让他有些感慨,果然男人们还比不上女人了吗?一部政治论文集编完之后,看的懂的没几个,确切的说是认真看的没几个。原本是借着这本集子拉拢几个仁人志士的,奈何天下士子早就成了乌合之众。没几个上得了台面的。惊奇之外,陈子龙打心眼里看好这个小女子。见她有心求这《皇明经世文编》当即表示,回府后将抄录的半本送与朱媛,另外还说要送朱媛一本《农政全书》。朱媛一听这书名,不禁眼前一亮,她当然知道《农政全书》!其作者,正是明代的农学家,天文学家徐光启,西方《几何学》由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朱媛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可以跟明朝先进技术代表者直接接触了。或许,她可以通过陈子龙,了解到司天监的情况。

挽救行将就木的明王朝,似乎近在咫尺了,朱媛显得很兴奋,冥冥之中,让她巧遇陈子龙,她可以挽救他的命运,挽救大明的命运。

最新小说: 三国美色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我的女友是诡异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霓裳铁衣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公主万福 催昭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