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小皇帝带领众位宦官士兵仓皇逃至颖阳,丢盔弃甲,帅兵逃窜,一路上风餐露宿,马不停蹄终于逃至颖阳。
往前越过断魂山行至苏州便可安枕无忧。
断魂山是颖阳通往苏州唯一的道路,两峰夹一路。
两岸连山高耸入云,宛若鬼斧神工一般,悬崖峭壁寸步难行,树木参天,遮天蔽日,飞鸟不行。
断魂者,天险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小皇帝坐在颖阳城内,劫后余生的庆幸让他心安理得。于是他兴奋不已的溜出知府府,在大街上四处游荡。
穿着锦衣华服的姑娘发髻挽起,笑靥粉颊,自有一股不同与嫔妃的娇俏,小皇帝好奇的欲上前揽住那女子的杨柳腰。
“啊,登徒子,你在干什么?”这时候那女子受到惊吓大吼道,她花容失色,脸色苍白。
小皇帝愣住了不知如何辩解。这天下是他的,理所当然这女子也是他的。显然他的逻辑有误,那女子根本不买账。
女子的尖叫声引来许多围观的群众,他们对着小皇帝指指点点。
“真不要脸,当街强抢民女。”一个大婶义愤填膺的说道。
“是啊,是啊看着长的人模人样不过是衣冠禽兽啊。”路人甲应和道。
“那不是胭脂楼的胭脂姑娘么?”人群里突然传来这样一声惊呼。
众人仔细的打量着姑娘。胭脂楼头牌胭脂,只在传闻中听过,并未目睹芳容。
围观的群众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小皇帝一脸迷茫着看着他的子民不知所谓何事?
“皇上,皇上奴才可找到你了。”这时候李公公拨开人群气喘吁吁,泪流满面的说。
“皇上?”又是一声惊呼,众人目光再次停留在小皇帝身上,他如芒在背,不知所措。
“李公公,你怎么才来,朕看上这位胭脂姑娘。”小皇帝不满的抱怨道。
“姑娘,能伺候皇帝是你的福分。”李公公一脸高傲的说道。他睥睨着胭脂,仔细打量着她的眉眼,在心里不住感叹好一个绝世佳人。
“胭脂卖艺不卖身。”胭脂扬起小脸决绝的说,她高傲的如寒雪中的一株腊梅,妖艳又坚贞。
“来人,把她抓起来。”李公公命令道。
“放手,救命……”胭脂拼命地挣扎,但是侍卫们哪能让她得逞,卑贱的女子低若尘埃,垂死的挣扎也是无用功,最终她不过是老死宫中的白头女子。
不,不知是否有命活到入宫哪一天?
颖阳府衙,小皇帝正在逗着一只鹦鹉玩耍。
“皇上,明日启程可否?”颖阳知府弓着身子谦卑的问道。只见他须发花白,皱纹满面却精神抖擞。
“不,朕还想多玩几天,退下吧。”小皇帝命令道。
知府欲言,却又无可奈何的离开。他背略微佝偻,衣袍宽大,瘦小的身子在风中苍老无比。
他轻轻叹一口气,在微风中沉重又无奈。
颖阳总是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就连微风里都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气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颖阳的秋天令人心胸豁然开朗。
次日清晨。
“不好啦,不好啦胭脂姑娘自尽啦。”婢女们慌忙的跑了出来大声的喊道,眼里是不住的惊慌。
众人赶快跑过去,胭脂姑娘脖子上有一道红痕,她眼睛紧紧的闭着,脸上还有一行清泪,是不甘心,是委屈,是怨念?
昨晚小皇帝临幸胭脂姑娘。
清早胭脂不堪受辱,上吊自尽,了此残生。
小皇帝心心恋恋胭脂姑娘,便在颖阳修坟立碑以此悼念她,这一逗留便十几日过去了。
宣国大军压进包抄颖阳,生擒小皇帝和一众妃嫔。瞬间城池易主,城楼上宣旗飘扬,似乎也宣告这段可笑的历史。
韩国并未反抗,乖乖投降。城中百姓并未受到伤害,叫卖声依旧婉转。似乎没有人在乎这座城是宣国还韩国?他们要的只是安居乐业,家国平和。
平静的生活依旧。
胭脂楼的头牌唤作夏荷。谁还会记得那位叫胭脂的姑娘,她一手琵琶惊天动地,只是此刻她也不过一堆白骨,物是人非事事休,艳名也不过如此,终究化为枯骨。
是谁的错酿出这一场灾难?韩国的小皇帝在宣国过的可好?如果早一步该多好,此刻你应该在苏州的园林里自由的徜徉。
颖阳又恢复往日的平静,来往商人络绎不绝。半月前那场闹剧草草收场,知府自尽于府衙大堂上,他自知愧对列祖列宗,他以死保住城中百姓安康。
落叶漫天飞舞,飘零成泥碾作尘,格外的悲凉。
许多年后,颖阳有一座很有名的坟墓“叫美人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