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府的“劫”算是过去了,缘生也因此名声大噪,慕名寻求他帮助的人越来越多,缘生也总是尽力助人。
因为初入红尘的缘生跟甄家结下了救命之缘,故而甄老爷一直安排缘生在甄府暂住。
甄老爷有一外甥名叫井博远,听闻舅父家中竟有这样一位高人便充满兴趣,专程来到甄府拜访缘生。
当甄老爷派人将缘生请出,井少爷大吃一惊,眼前分明是位俊朗的少年,很难想像出他会有传闻中如此了得的本领。
随后的几日,井少爷与缘生可谓形影相随,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过了几日,井少爷书信家中,说是想在舅父家多住几日,让父母不要挂念。
井少爷出身富贵,又饱读诗书,为人彬彬有礼且谦虚低调,所有与他接触过得人都会对他充满好感,这样富贵人家可以培养出如此少年实属不易。
因为年纪相仿又“志趣相投”,因而两人间的友谊迅速升温,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
山下的时光过得很快,转眼缘生已经在甄府住满数月,他觉得应该继续游走下去,帮助更多的人,以便完成师命。
“井兄,我打算这几日便要离开,虽于兄多有不舍之情,无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望日后有缘再会……”,一日,缘生花园中正遇井博远,便与之辞别。
“缘生兄,你这是要去哪?回山中继续修道吗?”井少爷有些激动。
“下山时,家师嘱咐我要多多‘扶弱助困’,在此地一呆便是数月,而且众乡亲大都安居乐业,我也可以安心上路了。”
原来缘生是要换一个地方继续“除妖降魔”。
“缘生兄,既然都是‘扶弱助困’,可否先到秀鸣镇,这里的百姓也多受邪祟滋扰,还请缘生兄解决于水火。”
“秀鸣镇?”缘生刚刚下山,自然对这个地方一无所知。
“缘生兄,秀鸣镇是愚弟的家乡,距这里有二百里左右的路途……”原来,这秀鸣镇正是井博远的家乡,这井少爷是邀请缘生去他家乡继续施法。
“嗯……”看到缘生犹豫不决,井博远继续问道:“难道缘生兄已经选好了下一个‘扶弱济困’的地方?”
“那倒不是,只是……”自幼跟随师父山中修炼,习惯了孤独的缘生对于这么一个热情的井少爷有时也会产生疲倦之意,但他的话又有几分道理,如何推脱?也罢,就先随他去,待秀鸣镇安宁之后再行上路吧。
缘生接受了井博远的邀请,二人随即择日赶往了秀鸣镇。
这秀鸣镇果然“地如其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一路上,井博远给缘生讲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和传说故事,缘生听得入迷,不知不觉中井府已到。
在下人的引领下,缘生跟随着井博远一同进了井府。
原来只是惊叹甄府的富贵,这次来到井府,更是让缘生心里暗暗吃惊,如此富丽堂皇的大庄园,都是用多少金银堆砌而成。再望向大门外路边乞讨的穷苦大众,这人世间的风景果真不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