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一去本来是求静心,却哪想掀起了更大的风波。
几年前,定亲时,刘家顾虑到脸上的的面子,并没向外宣告,只是请家中要好的亲戚吃了顿饭,知道这门亲事的人并不多。
但是始终是纸包不住火,段启宋回来后不久,他们的事就传遍了大街小巷。特别是刘明淑去了尼姑庵以后,人们更把矛头直指段启宋的忘恩负义。
想当初段启宋只是一个无爹无娘在人家家里打工的小二,人家刘明淑是东家的大小姐,虽说是个哑巴,但相貌、人品、家世都摆在那。人家没嫌弃你,如今你倒好,飞黄腾达就学着陈世美换老婆了。把人家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姐活生生地逼着去做了尼姑。这简直是天理不容。
一时间,乾州城的街头到处都充斥着对这位新督军的质疑声,人们怀疑像这样一个人品如此的人能治理好乾州吗?
段启宋知道这件事后,心中万分焦虑,他新官上任还没几天,没想到就碰到这种麻烦,虽然是他一手造成的。他思前想后,让当地一个有威望的人去给刘家送了一箱银子,劝刘家搬离乾州。
刘父本来是通情达理之人,他将女儿送走,一方面是考虑到女儿的身体,另一方面也是怕女儿留在这里,更让人生是非,算是给段启宋留点面子。没想到他却用一箱银子打发自己。
刘大仁当场气得眼睛瞪圆,将手中的拐杖挥向押送银两的人:“他段启宋以为我是什么人,想用打发叫花子的方式打发我。你们回去告诉你们督军,我们刘家世世代代生活在乾州,哪里都不去。”
他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心里又气愤,差点晕倒。还好他儿子在旁边扶住。
送银两的人见此状,不敢再劝,悻悻然离开了。
刘家虽然在段启宋面前算是硬了一口气,但是好日子也算到头了。刘家的几家当铺频繁出事,不是被偷东西,就是出现了违禁物,事情虽然都不大,但是这一天到晚的跑衙门,生意终归是做不下去了。
刘明淑本来一直都不清楚此事,天天只知道在尼姑庵里念经吃斋。可是有一会,她大嫂哭哭啼啼地跑来找她,她才知道家里出了这种事情。
刘明淑虽然也不耻段启宋的所作所为,但她到底是个聪明人,知道孰重孰轻。一回到家中,她就劝父亲,放下尊严,早日离开乾州。
刘大仁听了她的话泪流满面,嘴中喃喃自语:“女儿,我对不起你啊。当初我不该把那个畜生引入家中啊。是我害了你。”
刘明淑也是听得眼泪汪汪,她像小时候一样伏在父亲的膝盖上,掩面痛苦。
一家人见到她这个样子,也都围成一团,放声哭了起来。
正在这时,当铺里的一个伙计突然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一看到刘大仁就大声嚷道:“不好了,大少爷给人抓走了。”
刘大仁心中一惊,连忙拉住那个伙计:“你说谁被抓走了?”
那人气都还没喘匀,断断续续地说:“是大少爷,被军队……的人带走了……说是……说是私自贩卖违禁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