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兵锋血剑 > 第三十章 兵种的对比

第三十章 兵种的对比(1 / 1)

随国公的随字不仅是因为易山的家乡属随县管辖,而且是随字有着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随县的由来就是很久以前有个庞大的王朝,他的国君为了巩固统治把亲兄弟封在一个离都城较近的一块地方,把他这个兄弟的封国取名叫做“随”也就是让其跟随自己拱卫自己的都城而已。

后来很遥远的未来有个篡位的国君,把前朝封给他的这个“随”字改成了没有走之的“隋”,理由是有走之的随很容易走掉王朝可能不会长久。没想到后来还是二世而亡,很是可笑。

易山受封后上谢表称犬戎羌人收容董墨的大公子随时会来进攻无法脱身前往国都叩谢等话。易山既然封了随公自然要在家乡做些建设土木,以北固村为核心建了一座小城取名为易城,与随城互为犄角之势,再利用临河高地的地势建造密集的堡垒使随城防御敌人非常有效。

北国得到了东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力大增,又有广移民训民兵的国策,匈奴已经不容易对北国造成大的威胁,这使得北国可以腾出手来与九凤国争雄天下。九凤国虽然疆土扩大了不少但是都是些南方蛮荒之地,多为山区田地很少产粮不多。对比起来北国虽然有匈奴的边患,但是北国有水草丰厚的河套地区有天然的马场,骑兵自然较南方多。

而后的岁月华夏的历史演变惊人的相似,全都记载着北方打败南方的历史。周灭商、秦灭周、刘邦亡项羽、魏灭吴蜀、隋灭陈、宋灭南唐吴越、元灭宋都是北方战胜南方,能逆袭的就只有个朱元璋,只不过也是运气好元朝自己不好好干了送给他的这个大便宜。后人们都热衷于统治者的德行,其实那是自我臆想罢了!

真正北方强盛的原因,一是北方骑兵较多,二是西北地势较高。这次九凤王就站在南方,也许英雄的九凤王就会以悲剧收场。九凤王也知道拿步兵去打骑兵那就是找死,所以他训练了最强悍的步兵来弥补没有大量骑兵的缺点,他的精锐步兵都是铁甲手持长四尺重五十斤的陌刀,士兵一个朝天式就能把骑兵砍落马下,马腿被一刀斩断第二刀骑兵就直接挂掉。

北国在开始几次摩擦竟然都败给了九凤王的陌刀队,四尺的长刀都是双手握,分带刀势、出刀势、压刀势、按虎刀势、丟刀接刀势和右侧刀势把这步兵强化刀极致,战场这样大规模的部队在战场上刚猛异常、威风八面。而且九凤国还有长矛阵那是九凤王的师傅天机老人所创,也被九凤王训练了一个强大兵种,这也是易山不敢轻易脱离九凤国的一个方面。九凤国有特别多的新奇厉害的阵法,就是简单刚猛,陌刀兵加长矛兵在大规模步兵会战时那是绝对的优势。

随国公易山也用长矛兵,但是明显比不上九凤王的长矛兵。易山领地人少士兵的性命就显得更加宝贵,所以随国注重用弩箭等远程射击的武器,研制出了能射穿马匹的重弩、可以射穿两个带甲兵士并将其钉在城墙上的床弩,守城特别牛叉!他们研制出的有手弩、重弩、床弩和连弩。

北国主要还是骑兵,他们的马比随国的马要高出一个手掌的长度,比九凤国的马近一尺。如果两国骑兵相遇,北国的骑兵随便一挥马刀就能对准随国骑兵的胸膛直奔心脏,对准九凤国骑兵的脖子。而其他两国骑兵想这样砍北国骑兵的脖子就不得不举着兵器挥砍相对费力许多,这就是北国骑兵的巨大优势。九凤国各种军阵来了他跑开就是了,人家也追不上,高头大马跑的快也可以用作奔袭、游击作战。

匈奴基本都是骑兵来无影去无踪,作战基本没有大的败仗因为打不过时他们拔转马头一溜烟就跑了,所以他们侵扰中原时北国根本拿他没办法只能防御。可是漫长的边境线是防不胜防,朔方郡、云中郡、五原郡、代郡、上谷郡和北地郡都有可能被攻击,北国只有挺着等自己国力足够强大时再出击匈奴。

匈奴些年不仅侵扰着华夏还侵扰这西域各国,西域各国基本沦为附庸,向东由此匈奴对华夏形成三面包围态势。而中原大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他们内斗消耗着自我,匈奴人也趁大统一的九凤王朝分裂时对中原不断侵扰进入长城以内。

最新小说: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公主万福 我的女友是诡异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三国美色 霓裳铁衣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催昭嫁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