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少年杯酒意气长 > 第三十一章 大逆不道

第三十一章 大逆不道(1 / 1)

月色微凉。

扶苏在书房里呆不住,略显焦躁地在院中踱步。

自那日接到甘茂密信后,他已经连着五日没有睡好了。

荆轲刺秦王,是后世儿童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扶苏自然也不例外。

但这事没法跟人商量,百里俜不行,张苍不行,樗里偲跟蒙毅也不行,扶苏总不能告诉他们,他未卜先知,知道燕国来使里有个叫荆轲的,就是冲着刺杀来的。

就算他们相信了扶苏的话,那么问题就来了:扶苏是怎么知道的?这事儿他就说不清,而且如果沾染上刺杀这滩烂泥,他甩都甩不掉。

这件事的结局他也知道,荆轲刺杀不成,始皇帝勃然大怒,派王翦等人征讨燕国。

最终,一支先遣轻骑追杀燕王与太子丹至易水河,燕王杀太子丹以平始皇之怒,燕国也随之名存实亡。

而那个率领轻骑千里追击的将领,就是李信。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事件应该发生在灭赵以后。然而如今因为李牧、赵奢、赵胜,甚至一个没听过名字的吕梁等人的殊死抵抗,以及信陵君等人的多方奔走,赵国并没有灭亡。

如果荆轲刺王在此时发生,无论成与不成,燕国立刻会成为大昭死敌,连横之策必然失败。

至于燕喜究竟何等意愿,到时已经不再重要,燕国必然会被牢牢绑在信陵君为首的合纵联盟马车上。

燕国一旦有变,楚王原本就并不坚定的伐齐之心必然会受影响,再加上屈原黄歇等人的鼓动,保不齐也会加入合纵。

齐国方面,齐王建据说十分信重赵胜,在此人过齐时再度延请赵胜入齐为相,看来齐国也会是合纵的又一块拼图。

故韩人心一直就蠢蠢欲动,如今故韩王室刑徒被强行迁到骊山,故韩之地更为板荡,必然会掀起一场暴动。

将目光从九州上空俯瞰而去,随着太子丹这一招釜底抽薪,山东六国立刻就会结盟成一体,六国谋昭之势在这个时空里晚了数十年终于还是要来了。

另一个时空中,由于合纵之首是纵横士苏秦,此人入齐为相,却为燕谋,因此造成燕齐龌龊,更让其余各国对合纵心怀疑虑,认为这或许又是苏秦的另一个谋划。

而苏秦本人虽然佩六国相印风光无两,却是出身贫寒,实际上得不到各国王室信任,虽有四君子摇旗呐喊,各国仍是出工不出力。

因此联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函谷关下,却彼此掣肘,空耗军粮数月却对面对着门户大开的函谷关不得寸进,各国都不愿意消耗力量,赢下此战后却被所谓盟友攻灭。

随着楚国当先撤军,各国为防止被楚国趁虚而入,也纷纷撤军,最终导致这场席卷天下的浩荡大战无疾而终。

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六国军队,先昭襄王根本无动于衷,只紧守门户冷眼旁观,就等到了各怀鬼胎的六国盟军瓦解。

然而此次不同。

信陵君魏无忌德行无亏信达天下,窃符救赵之举更为天下重,其人又出身王室,是真正的“自己人”,由他作为联军首脑,可致天下景从。

再看各国加入合纵后的抗昭决心。

合纵数国中,魏赵两国紧邻大昭,对大昭的恐惧导致他们是最坚定的反昭先锋,他们对合纵联盟的忠诚度是最高的。

故韩为昭所灭,在复国之心的驱使下必然是对反昭最卖力的,但是本身力量太弱,又失去了领导层,不足为惧。

燕国本来应该是最不愿意加入盟军的,燕国国力最弱,又被齐赵夹在中间,攻昭毫无好处,还必然会被各国顶上最前线,付出最大的代价。然而如果荆轲刺王真的发生了,燕国就无论如何也会拼尽全力,防止昭王报复。

齐国原本对于攻昭应该是最没有兴趣的,离得太远,也并无仇怨。然而随着燕楚分齐的谋划曝光,如今大昭恐怕已经在齐国的黑名单上排到了前列。

楚国新进与大昭结盟,又得到归还汉中的许诺,相比于加入合纵与大昭死斗,想必更愿意做个渔翁。

因此,转了一圈,六国同盟的瓦解点仍然在于楚国。

这些都是在荆轲刺王之事发生以后会造成的后果。扶苏慢慢踱到了回廊处,思路逐渐清晰,如果没发生呢?

如果他学着屈原当日所为,暗中刺杀使臣呢?

扶苏开始掰着手指算自己的力量。李信加入蒙恬军不久,兵力有限,况且蓝田大营毕竟是那个“细致入微”的蒙恬所掌军。能不能提兵出来,事后会不会露马脚,都是未知之数。

蒙毅的黑冰台也指望不上,毕竟是王上直属,执掌未久的蒙毅肯定无法完全控制消息,稍有泄露就会引起王上怀疑。杀人事小,引起始皇帝的不信任才是大事。

府中的私军凑一凑倒也能凑个百来人,但这些除了高进外都没上过战阵的侍卫,保护一下主君还行,真要截杀使臣车队未必有用。

况且长公子府在扶苏及冠后更是整个咸阳目光的焦点,一举一动都在各方势力监视之下,想要躲过所有目光,秘密运送百人离京数日,难度太大。

扶苏的视线顺着脑中的地图往东而去,到了荆门停了下来。

有一支独自在赵国游荡了整个冬天的军队过几日就要从此处归国了。如果这支军队中有几百,甚至一两千人在千里辗转中与大部队走散了,想必也是合情合理的。

白起为人谨慎,恐怕除了扶苏当面,哪怕是蒙毅带话也不会出兵。

那么,应该用什么理由在这个关头离开咸阳去往边境?

犒军?不合理。封赏有功将士是王上的权力,长公子越俎代庖并不合适,而且完全可以等到将士们归国再说。

私谊?也不行。虽然人尽皆知白起是扶苏好友,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军中相会也太容易引起所有人的遐想了。

再者说,即便扶苏找到了理由,去到了白起军中。还是那个问题,他为什么要截杀单纯前来给他送及冠礼的使臣?

扶苏脑袋都要炸了,这种有个秘密却不能宣之于口的感觉实在太糟了。这五年来他小心翼翼地融入时代,丝毫大动作都不敢有,就是担心那个秘密泄露出去。

扶苏不信鬼神,他觉得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一定不会是什么伟力作用,甚至如今自己再回想起那段刻意被自己遗忘的往世记忆,都觉得更像大梦一场。

到底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毫不在乎这个秘密一旦暴露,所引起的后果呢?或许可能只有等到始皇帝……

荆轲……

如果荆轲……

大逆不道的念头一旦冒起就怎么也压不下去,接连数日苦思冥想无所得的问题突然有了解决方案,所有的脑细胞都不由自主地开始推演。

荆轲如果成功刺杀,以扶苏目前的支持度以及始皇帝的意愿,他母亲和老丈人的内外权势,他的登基将毫无悬念。自己也不用担心不知何时就来一道逼自己自尽的诏书。

那么,接下来的六国谋昭,自己挡得住吗?

答案是不需要。

始皇帝这个六国心目中最大的敌人一死,扶苏可以立刻派使臣与楚国重申盟约,归还汉中。然后凭借与魏无忌的亲戚关系,结好魏国。

没了楚魏,即便昭国有些虚弱,剩下三国除了一个赵国,恐怕都不会有心再加入联军。

到时扶苏可以先掌握住国内局势,稳定权力,继续结好楚魏,挑拨赵魏,然后等魏无忌一死,就雷霆灭赵。

只要赵国不存,天下将再没有能够阻止大昭的力量。

退一万步讲,即便扶苏差距始皇帝太多,昭国国势自此一落千丈,再无统一之力。战国乱世或许还将持续数十上百年,又关他扶苏什么事呢?

扶苏双手抓住回廊栏杆,身体抖如康筛,激动与恐惧混杂在一起,扰得他心神不宁。

扶苏紧紧咬住下唇,不敢张口,怕自己忍不住大号出声。

突然嘴里尝到了一丝甜腥,扶苏本就有些狂乱的思绪受到血腥刺激,更加不受控制,怎么都忍不住往那个诱人的方式去想。

他开始思考怎么让荆轲成功了。

荆轲刺王失败,一个原因在于与他一起上殿的秦舞阳,此人见到大王威势以后面色发白,让人察觉异样,导致嬴政警觉,才让荆轲不得已之下提前行刺,以至于功亏一篑。

还有一个原因是嬴政所配长剑,给了他与刺客搏斗的兵器。据后世所说嬴政背的是穆公剑,然而根本不对。

嬴政所配的,是出自墨家改良后大昭官制的铁剑,而穆公剑是青铜剑。想也知道,青铜剑太脆不可能铸造太长,否则不用交战自己就会断裂,一般不会超过60厘米。

而以始皇帝超过一米八的身高,要让他急切间拔不出的剑,怎么都至少超过一米,甚至可能达到一米五。这把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的超长宝剑,才真正表现了大昭如今冶铁技术的强大。

说回如何让荆轲成功。

首先,想办法除掉秦舞阳,至少让他无法上殿。这很容易,等燕国使团进京后随便安排一个人激怒这个小子就行。

再然后就是兵器。需要想办法让昭王到时上殿接见使团时不佩剑,这才是最难的,因为扶苏能影响嬴政着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还未想通透,突然听到有人口唤公子,扶苏心中一惊,快速平复面上的狰狞表情,这才缓缓转身。

原来是家老。“公子,宫中来人,大王有宣,请公子入宫。”

虽知荒谬,扶苏仍然心脏狂跳,始皇帝这是知道了自己大逆不道的心思?

最新小说: 八零好福妻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谍海偷天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九零福运小俏媳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