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跟上级领导通气,准备从县衙各科房抽调一些年轻官吏充实居委会,这既可以锻炼我们的年轻官员,又可以解决基层负责人素质偏低、管理吃力的问题。但有人马上下来就说我缺少起码的法制意识,不依法办事。他们的借口就是共和四十一年一月一日生效的《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规定:居委会成员应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且必须是本辖区居民。”
李东升用锐利的眼神迅速扫射了一圈老神在在坐着的议政官们,并在谏政知事郭华脸上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轻描淡写收回了目光。
很多人没发觉,但老油条郭华却感觉到了,他瞳孔微微收缩一下,继续转动着手中的笔,心里却有些不踏实起来。
李东升这小毛头难道知道些什么,这是在敲打自己了。
郭华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无论是马相龙主政还是自己主政,有问题他都当面不提,就爱在背后搞小动作,经常唆使别人出头挑事,他则躲在后面观风望色,从中取利。
王立平、张永才在的时候,他就经常在两人之间玩平衡,大捞自己的好处。后来自己与马相龙争权,他也是这样,直到自己和马相龙双方达成默契后,他才沉寂下去,一直碌碌无为。
前世李东升看不起他,没把他放在眼中,结果自己倒霉后,他落井下石,很好地充当了老岳父牛建国的马前卒,自己被判十一年徒刑,他有很大的功劳,许多证据都是他提供的。
这是一条阴暗的毒蛇,也是一条疯狗,找机会,李东升打算尽早收拾了他。不然留在身边,一不防就会被他反噬。
至于礼房书吏宋军,本身性格偏软,又没什么原则,经常夹在两巨头之间摇摆不定,左右为难。
李东升侃侃而谈:“事实上,早在共和四十六年,苏省为解决‘三农’问题,就率先推行了‘雏鹰工程’,那就是招聘士子担任农村基层小吏。今年年初,也就是差不多跟我们同一时候,南海省推出了他们的‘士子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州县先后组织招聘‘士子村官’。而据我刚在京城得到的消息,东海省波涛直隶州也将采用公开招考方式,争取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士子’计划的地区。”
见自己的话吸引了议政官们的注意,李东升拍了一下桌子,语气铿锵有力地道:“这些做法,实际上都违反了共和国的《基层组织法》,但它们却是‘士子村官’政策的萌芽。如果凡事都墨守成规,祖宗之法不可变,那社会还会发展吗?我们把摄政王他老人家的‘三个有利于’摆哪里去?还要不要贯彻落实中枢精神了?”
李东升习惯性地又丢了一顶大帽子出来。
因为信息来源广阔及时,国家政策把握精准,李东升的连续三个追问,让在座的议政官们首次见识了这个年轻通判的锐气和理论水平,更是一次脑力的激荡。
有几个思维敏锐的议政官,像郭华、杨建东、封伯俊、何永刚等,都明显感觉到了李东升的变化,就像换了一个人,做起事来手段更圆滑,说话没有以往的飞扬跋扈,但却有理有据,显得更有魄力和实干开拓精神。
“抽调衙门及各科房从八品以下年轻官吏充实居委会,我去年年底就有了这个想法,这一次我去古都,恰好遇到一个老尚书在那儿疗养,跟他聊起这个想法,他非常感兴趣,建议我们完善一下细节后尽快推行,并要我们跟踪观察,收集数据,如果效果好了,内阁会派人下来调研,为下一步中枢决策提供实践依据。所以我们不但要搞,而且要好好的搞,不但要抽调年轻官吏充实居委会,我建议还要选派刚毕业的士子到农村担任各村寨村长。这个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让给浙省,为什么不自己将它争过来?”
虽然又有了扯虎皮拉大旗之嫌,但作为重生者,李东升确确实实知道,六年后,也就是共和五十六年七月,内阁正式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士子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共和五十七年二月,吏部、礼部、户部等六部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士子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此后,“士子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到了李东升重生前的共和六十五年,全国共有三十五万名“士子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
这些“士子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据统计,“士子村官”进入村寨班子的占四分之一,其中又有一半多担任村长、寨主;有创业项目的两万人,其中独立创业的六千人,合作创业的一万三千多人。
实践证明,这是解决基层治理危机和高等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手段。
李东升将调子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议政官们一个个轮流发言,围绕着如何选派县衙各科房从八品以下官吏及年轻士子去基层锻炼一事做了细节上的完善。
不过像以往一样,谏政知事郭华敷衍了事,吏房书吏宋军唯唯诺诺,自己这边的人要积极得多,但建设性的建议不多,最后还是李东升总结发言时,将前世自己知道的一些选拔程序、管理手段和使用方法补充进去,算是真正敲定了基层建设问题。
最终议政官会议决定,抽调二十名各科房从八品以下官吏充实居委会,选派六十二名新毕业士子和年轻吏员到农村担任村寨负责人,争取成为全国第一个“一村一名士子”计划的推行者。同时还确定了下周一召开今年濮县的第一次扩大会议,专题推进去年年底李东升提出的“全县财政收入翻两番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