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王的江湖 > 传歌颂功德

传歌颂功德(1 / 1)

连成棣安排好浙西精制鱼鳞图册等事,与道衍一同拜会淮安侯华中,会谈中他以言语试探,想了解一下华中圈夺谈洋之地为牧马草场,究竟是否属实。没想到华中防得密不透风,连成棣未能抓住把柄,只好起身告辞。

出淮安侯府的时候,连成棣迎面碰上廉佑德的次子廉璲,以及廉佑德长孙廉慎。廉璲擅长作诗,尤工书法,连生先召为中书舍人,后以章泽权保举升任礼部尚书,廉慎入的是仪礼序班,也就是连生身边的近侍。廉佑德“祖孙父子,共官内庭,众以为荣”,三代人同朝为官,一时传为佳话。

连成棣好奇问道:“你们不在朝廷侍奉皇上,怎地回乡了?”

廉璲回道:“父亲老迈,已向皇上启奏希望能致仕返乡,先命我们叔侄安排一下。”

“贾府你们可去过了?”

“昨天刚回来,尚未来得及去。”

“哦,想不到你们和淮安侯私交甚厚呢。”连成棣心想:廉佑德与贾承平私交甚笃,他儿子、孙子返乡,不先去贾府探望,却第一时间赶来淮安侯府,不是很奇怪吗?

连成棣、道衍、郑如诲、杨士奇等人匆匆赶到安庆,宋谊蓉已经征收好粮食,正打算装船漕运。连成棣问清前后经过,也提宋谊蓉捏了一把汗,说道:“这趟出门,侯爵已得罪两个:华中和许冒。华中的圈地计划胎死腹中,他又是袭父亲华云龙的侯爵,应该还不至于上奏说我们坏话,可许冒军功赫赫,深得父皇器重,只怕我们还未还朝,弹劾的奏章就已经到父皇手上了。”

杨士奇道:“小臣有幸跟随四皇子办差,受益颇多,如蒙不弃,我愿替殿下草拟一道奏章,将近日所做诸事,向太子一一禀报,万一有奸臣欲不利于殿下,太子也可为殿下解释解释。”

连成棣笑道:“那太好了,奏章先递出去,我们再出发。”

第二天,连成棣看过杨士奇的奏章,非常满意,粮长贪腐、粮食运耗、谈洋事件、安庆备粮都谈到了,言辞诚恳周备,便提笔补充了陈寿六押解顾英告御状之事,奏章交给驿丞后,一行人便乘水路北上,在芜湖、太平暂停半日,卸下赈灾粮食,继续北上,三日后抵达山东济宁。

道济道:“济宁并未受灾,山东是产粮大省,谷米、大豆、蔬果、葱姜,皆是贡品,此行当以补给金陵用粮为主。”

连成棣点头称是,下船之后,也不耽误,径直奔州府衙门而去。

济宁知府姓方,名克勤,是詹士府方孝孺的父亲,为官素有廉名。两年前,因连成棣私下交代连成林,致使济宁旌善亭不得修建,方克勤无法以万民恳请之名继续留任济宁知府,后来消息传入方克勤耳朵里,方克勤便对连成棣十分不满。

连成棣一行经衙役通报后,方克勤随后出来迎接,连成棣一看来人,心中颇为诧异,只见他瘦骨嶙峋,身穿一件破布袍,领口、袖口都打着补丁,暗想:“不至于吧?官至知府,俸禄也不低了,何以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

连成棣拱手见过,说道:“方知府,我们是来买粮食的。”

“好说,殿下里面请。”方克勤将众人迎进府衙让茶。

连成棣坐下后,说道:“早就听说方知府廉洁奉公,可也不至于穿件破布袍吧?朝廷每两年就发一套官服啊。”

方克勤一本正经地说道:“还能穿,扔了可惜。”

“那也需顾及朝廷命官的体面。”

“殿下说的是。今天原想去田间视察汛防,所以没穿官服。”

连成棣笑笑道:“山东没有受灾吧?”

“托皇上的洪福,各地都还好。”

“既然这样,能不能从官仓里先调集粮米补给金陵,待下半年收了二季稻再还你们?”

方克勤面有难色,说道:“山东虽是产粮大省,却也是人口大省,每年京师额定的贡品就占去大部分,官仓里的余粮一直不多。如果殿下确实着急要,可先送两千石到金陵。”

“两千石?方知府,朝廷为了赈灾,动用了一百万石余粮,两千石如何能满足宫廷所需?”

“要不然,就得向大户、行市采买了。”

连成棣心里一阵失落,抱拳道:“既然这样,我们先去济宁粮米集市走走。”

“在我府上吃过饭再走吧?”

“不了,告辞。”

方克勤也不强留,送连成棣等人出府。

连成棣感觉方克勤这个人不苟言笑,似乎脸上一直写着四个大字:“公事公办。”他转身问杨士奇:“你们和方孝孺接触得多,可知道他父亲方克勤的秉性?”

杨士奇笑道:“殿下不在他家里吃饭就对了,我听说方克勤今天穿的那件破布袍,已经穿了十几年了,每日三餐,有两餐都以一盘素菜下饭。”

“这是何必?难道他和道衍和尚一样是持斋念佛的?”

道衍和尚面带不屑地说道:“事出反常,必为妖也。一个身居知府之位的人,有必要刻意如此吗?此人要不就是圣人,性甘茹素,要不就是大奸大恶之徒。然,世间何曾有圣人?”

这话说到连成棣心里去了,他自见方克勤的第一眼起,就觉得他外示恭谨而内心刻戾,性子肯定易走极端,喜怒无常。

杨士奇道:“我还听说一件事儿,济宁百姓在方克勤任内较为平静富足,生怕他被朝廷调离,于是自发地作歌传唱挽留。歌曰:‘使君勿去,我民父母。’”

“是吗?可皇上曾下旨,严禁百姓为当地官员歌功颂德,一经发现,官员撤职查办,百姓也要押入大牢重罚。就凭违反圣旨这一条,方克勤已算不上忠君爱民之官矣。”连成棣阴着脸道。

宋谊蓉道:“简单。《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方克勤是圣人还是伪君子,只看他私行便知。”

“话虽如此,可我们也不能天天跟踪他吧?”郑如诲插话反问道。

“我有个主意,采买粮米之后,就向方克勤辞行,大模大样地离开济宁,稍后再微服回城,等到山中无老虎的时候,再看他这只猴子是不是山大王。”宋谊蓉回道。

连成棣摆摆手道:“大费周章只为印证他是不是伪君子,没有必要,随他去吧。”

道衍道:“采买之事尚早,那边有两间茶楼,我们不如去喝茶歇息一会儿?”

宋谊蓉高兴称好,远远见那家“秦淮他乡”的茶楼古色古香,布置别致,便命郑如诲去预定楼上雅座。不多时,郑如诲回来禀报:“秦淮他乡现在并不营业,而且掌柜的说了,即便到了夜间,也只接待持贵宾涵的常客。”

这下反倒激起连成棣的好奇心来,说道:“一间茶楼竟有这等气势,其中必有文章。我们去隔壁那间,到夜间再瞧瞧它究竟有何古怪。”

众人领命,上了旁边那家普通茶肆二楼,坐下喝茶歇息。

最新小说: 我的女友是诡异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催昭嫁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霓裳铁衣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公主万福 三国美色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