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武林一片欣欣向荣,当今的武林世风日下,门派内讧,门派间尔虞我诈,门派关系四分五裂,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择手段。
其实,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门派能够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去,从另一面来看,它们也是被迫无奈。
现在武林的整个大环境秩序都比较混乱。这其中原缘由,就是好事之徒从中挑拨离间,最后导致武林地位的衰弱。
沐百念离开中原一个月时间之后,江湖上很快兴起了一个“传说”,这里面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
相传,在百年之前,无极派开山祖师——逍遥无极,他撰写了一本武林秘籍,这本武林秘籍叫做《镜花飞翎》。
坊间传闻,据说习得此秘籍所述神功,便能够统领群雄,称霸武林。
坊间传说,似真似假,谁都不知道走何处去寻……
于是乎,武林各门派都想去争夺,可是它们无从获知秘籍的所在。如今的“无极派”已经没落了,甚至世上没有几人知道“无极派”原所处之地,根据传闻,听说那是在中原西边一带。
武林大大小小的门派,在最近几年时间里已经少了二三十个。
今天是城裳派掌门的儿子常懿大喜的日子,常懿和沐百念同岁,即十六岁。
城裳派张灯结彩,好一番热闹景象,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宾客,包括一些武林各派的掌门前来到贺。
“常兄,可喜可贺啊……”一个接着一个宾客向常懿的父亲道喜。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主持婚礼的人高声吆喝道。
当主持人说着“送入洞...房”的时候,突然闯进来一群黑衣蒙面人,他们迅速从天而降。
没等在场的人反应过来,一些飞镖极速射向了在场各门派的人,常懿的父亲不幸被飞镖射中,常懿在慌忙躲闪,他刚拜堂的新娘为了救他却被飞镖射中,还没有来得及向妻子说上最后的话,常懿一头撞上柱子晕了过去。
城裳派在一夜之间就这样消失了。城裳派在武林来说,很有威望,武林北方一大门派。
城裳派一夜消失,消息传遍整个武林,震惊整个武林,弄得各个门派人心惶惶。
之前就有人怀疑是“天魔宫”所为,之前消失的基本上就是一些比较小的小门派,而如今武林一大门派也惨遭灭门。
常懿渐渐苏醒了……他喊着身边躺着的妻子,再叫叫躺在不远处父亲,无人应答。
他仰天长啸……啊……啊,真叫做“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等他冷静下来的时候,他看见了一枚腰牌,上面刻着三个字,他撕心裂肺的一个一个字念道:“玄...铁...令!”
“天魔宫?”
因为之前早有传言天魔宫的玄铁令。
这一下惹怒了其他各大门派,本来是不团结的大门派,这一次也被迫无奈“联盟”。
江湖上就有盛传,据说天魔宫乃是西域“邪教”组织,做事为非作歹,手段相当残忍。其实,真正的天魔宫并不是这样,只是因为武林中的各派都不了解,因在几个故弄玄虚的人那儿道听途说罢了。
常懿作为这次劫难的唯一幸存者,他亲眼目睹自己的至亲命丧黄泉,“天魔宫”深深地害得他家破人亡。悲痛之余,他想过轻生,可最后还是说服自己,为了报仇一定要活着。
最近江湖上盛传“武林秘籍”《镜花飞翎》的事情,他一想,这或许就是希望,他心里开始有了寄托。
武林各大门派开始纷纷找寻《镜花飞翎》。
从此,常懿开始“流浪”于这个不太正常的武林里……
常懿“流浪”过程中结识了李言筠。
李言筠,与林若溪同岁,年芳十五岁,具体哪里人士不知。
她是由师傅带大,从小跟着师傅学习医术,由于她师傅以前是江湖人士,知道江湖的风险,于是一直隐居山林。
李言筠既懂得行医治病,又通晓施毒。
他(她)们是这样认识的:
常懿在武林中“流浪”时,遇见了杀他全家的黑衣人,城裳派居然还留有一活口,于是坚决要斩草除根,因为他们在屠杀城裳派时,有一个黑衣人叫了一声:“阿丰”。
追到一个悬崖边时,常懿无路可退了,只能选择跳下悬崖,却不知悬崖下面有一间茅草屋。
黑衣人定然以为这么高的悬崖跳下去必死无疑,于是返回了。
常懿跳下悬崖后恰好落到了茅草屋里,把茅草屋砸出一个大洞。
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人,把李言筠惊呆了。她反应了几秒钟,一看是一个人,看起来还蛮英俊的,只是身上有一些血迹。她赶紧把他扶起,把脉过后,她给常懿熬了药喂他喝下。
第二天李言筠的师傅采药回来了,他一进屋就看见了有一个人躺在床上,他去为常懿把了脉,发现脉相还算平稳。
过了一会儿,常懿苏醒过来了,他醒过来时,看见一位老者坐正在一方桌旁边。
“老人家,是您...救了我,咳咳……”常懿身体有些虚弱地问道。
老人家回答道:“你先躺着吧,实际上,是我徒儿救了你。”
老人家看着常懿嘱咐他躺着就行。
“师傅,师傅……你回来了啊”一个声音从茅屋外面传过来,她看见了院子里师傅采药的背篓,知道是师傅采药回来了。
当李言筠踏进屋里时,常懿看见一位长相清纯且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姑娘,大概持续注视了几秒。
“师傅,徒儿好想您!”李言筠向着师傅撒娇地说道。
她看着已经苏醒过来的常懿,说:“咦,你醒了啊,现在身体感觉好些了吗?”
“多谢姑娘搭救,现在感觉好多了,咳咳……”他咳咳了几声。
“先别说话了,我去给你熬药”说完,她走了出去。
李言筠师傅说:
“你,虽暂无生命危险,但身体过于虚弱,先躺在床上暂时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