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针落可闻,即使是徐萦的喃喃之语,站在门口的莺歌也是面色黯然,露出了几分苦涩之意。
徐萦眸光流转之间看到了门口的莺歌,心中一动,想着自己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京都了,自己身边的这几个丫鬟也该好好的做几分打算了。
徐萦便徐徐起身道:“杏仁羹就不必喝了,我正好也该去给母亲请安了。”碧研忙侧身让开,跟着徐萦走在身后笑道:“姑娘也有几日没去太太那里,太太也甚是想念姑娘了。”
出了书房,徐萦仍旧让墨冬跟着自己,吩咐莺歌道:“你好好的嘱咐屋里的丫鬟仔细收拾着一些。”语气顿了顿方道:“书房里……你也帮着收拾。”莺歌忙应了一声道:“姑娘且放心就是了。”
徐萦出了书房的这个小院子,就到了正房前面的院子,收拾东西的丫鬟婆子都向徐萦行礼问安,徐萦也只是微微点着头。正在屋里收拾箱笼的蔡妈妈从开着的窗子里看到了徐萦身后的碧研,不禁也轻轻叹口气,燕语走到了蔡妈妈的身后顺着蔡妈妈的眼光望了过去,也是默然不语。
从徐萦的院子到三太太的院子不算远,中间只要斜斜的穿过一小段的花园子就行了。现在正是各处回事的妈妈奔走的时候,路上的仆妇不免多了一些,看到徐萦走过的时候不免多打量了几分,甚至还有几分的窃窃私语。
碧研眉头微皱,向着那些窃窃私语的仆妇扫过去,有的面色讪然的躲开了,有的也只是面色淡然的转身离开了。碧研眼中有了几分的怒气,不过还是忍了下去。
徐萦倒是若无所觉的继续向前走着,行至三太太的上房处,一路上丫鬟仆妇们请安声音不断,早已有丫鬟报到了正房去。
刚刚进到了正方的院子里,只见门帘一掀,一位容长脸的少妇走了出来,看见徐萦过来当先笑开道:“八姑娘过来了。”
徐萦浅笑着走到了那名少妇面前轻声道:“见过二嫂。”这位二嫂正是徐萦嫡亲的大哥的妻子容氏,因徐萦的大哥在家中排行第二,遂称为二爷,这位容氏自然也就是二奶奶了。
容氏亲热的拉了徐萦的手道:“快快进来,这几日太太总是念叨姑娘呢。”徐萦也只是浅笑着跟着容氏走进了屋子里。容氏看着徐萦面上浅浅的笑意,心中也是有几分难过,不过还是扬着笑脸进了屋子里,转身进了东次间里面,只见三太太正坐在临窗大炕上面,看见徐萦进来忙扯开笑道:“阿萦来了,快到我这里。”
徐萦便走到了三太太的身边,还未待说话,便被三太太一把的搂在了怀里,本来红润的脸庞如今凭添了几分憔悴,徐萦离着三太太十分近,自然看见了三太太眼里的那些红血丝,心中也不禁一酸,抬头抚上了母亲的眼角,泪已然盈满了双目。
三太太忙伸手握住了徐萦的手,掩饰的一笑,拥着徐萦晃了几下子道:“这几日歇的怎么样?身子可还不舒服?”
徐萦也低头收敛了几分酸意,半哑着声音道:“好多了,太太勿担忧了。”
三太太嘴角一撇露出几分哭意,随即强撑着展开一份笑意道:“那便好了。”说着拍着徐萦的后背笑道:“今日来也赶巧了,我也正有事找你呢。”
徐萦抬眼看向三太太问道:“母亲有何事?”
三太太看着徐萦那莹白的脸庞,还略带着几分稚气的目光,口中顿时发苦,涩的简直不能言语,却还是抖着唇道:“无甚大事,不过是给你个人罢了。”说罢对着徐萦的身后道:“来,见过姑娘。”
徐萦闻言转身向后看去,这才发现原来屋中还站着一位妈妈,衣衫穿着整洁,头发也梳的一丝不苟的,面上不语也带着笑,听到三太太的话忙跪下向徐萦行礼。
徐萦忙道:“妈妈请起罢。”言罢回头看着三太太道:“母亲这是何意?”
三太太用手梳了梳徐萦华顺的黑发,眼中满含着温情道:“这位是胡妈妈,平日里行事甚为妥当,是当年从长安县那边过来,如今她家那口子前年去了,因她家里人都在长安县那边当差,这回你回去,正好带她回去,虽说你身边有着一个蔡妈妈很是稳妥,可是蔡妈妈毕竟一直在京都,对那边的事情也怕一时不大能够上手,就让这个胡妈妈帮着蔡妈妈几把也就是了。”
心思转了几转,徐萦已然知道了母亲的心意,想来是带一个对那边人事还算熟悉一些的胡妈妈过去,日后她的日子也能轻松些。
徐萦眼中不禁有了几分泪意,想了一想,却还是开口道:“既然说到这里,我也正好有事情和母亲说。”正好容氏将茶盘放到了炕桌上,闻言便道:“姑娘有什么事情只管说就是。”
徐萦对着容氏笑了笑,便开口道:“也是我身边人的事情,我身边服侍的,大多家里人也都在京都这边,我这次一去……一去长安县,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想着和母亲说上一说,若是想留下也只管留下就是了。横竖,那边应该也无甚事,身边也不用这么多服侍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