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女生耽美 >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 第九章 风险是一把双刃剑

第九章 风险是一把双刃剑(1 / 1)

第九章 风险是一把双刃剑

风险是一把双刃剑

创富的市场和战场一样,都是风云变幻,高深莫测的成功与失败,前途未卜。

在战场上每向前一步都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在市场中也一样。

任何一个梦想着成为亿万富翁的人都必须了解风险。

面对风险,驾驭风险,才能成功。

有四人准备过桥,一人是盲人,一人是聋子,还有两个健全的人。

桥下面是地势险恶的大峡谷,涧底是怒吼的湍急的水流,只有几根光秃秃的狭窄的铁索横搭在两面悬崖的峭壁间。

四个人只能是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冒着死亡的危险到达桥的另外一端。

按照我们正常的思维,我们可能会担心那位盲人和那个聋子,因为毕竟他们有身体缺陷,恐怕难以完成这样的行动,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那位盲人和那位聋子都顺顺利利、安安稳稳地过了桥,其中一个健全的人也过了桥,而另一个却跌下去被怒吼的大水夺去了生命。

难道那位健全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吗?

不是,他的弱点恰恰是因为他的耳聪目明。

正如那位盲人说的: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所以不知道前方是危险,我就心平气和地攀索,结果比较顺利;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听不到脚下咆哮怒吼的声音,所以我的恐惧就相对减少很多。

而过桥的两位健全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活下来的那位说:“我过我的桥,我走我的路,险峰与我有什么关系啊?

急流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啊?

我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心情舒畅就够了。”

而另外一位掉下桥的人却是十分惧怕脚下的水流和怒吼的声音,因此战战兢兢不敢往前,心情也是十分复杂,结果就掉下去了。

这则故事以生动的笔触告诉我们,风险是什么。

风险就是那座在危崖上的吊桥,要想成为富人阶层的一员,你就必须走过桥去。

风险在这里就起到一把双刃剑的作用,它能够成全你,更能够使你一败涂地。

但想创富的你别无选择。

否则只能留在贫穷中继续挣扎。

故事同时还说明,只有那些敢于冒险者才能够成功。

1680年,英国人爱德华·劳埃德在泰晤士河畔开了一家咖啡馆。

这个咖啡馆马上成为海员之家,一些船主、富商、航海家经常在这里集会喝酒。

当时由于通讯设备还相当落后,没有发行报纸,人们彼此传递信息的场所就是咖啡馆。

劳埃德广泛收集主顾们感兴趣的远洋航运信息,为他们彼此传递,使咖啡馆的生意异常兴隆。

可是,劳埃德并不甘心一生都做咖啡店生意。

他认为,作为一名男子汉应敢于冒险,富于创造,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他一直在等待良机,这个时机终于来到了。

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劳埃德听到伦巴第人在做海运保险。

在那时,英国海运十分不安全,不是碰到想不到的恶劣天气,就是遭到海盗或敌方的袭击,海难事件经常发生,从事海上贸易的人都希望有人能为他们的船只和财物保险。

这些信息给了劳埃德很大启发。

他想,为什么不倡议船主、货主参加海运保险呢?

这一大胆倡议一经提出,便获得了船主、货主们的积极响应,一拍即合。

劳埃德在航运朋友们的支持下,决心在英国创立海运保险事业。

所谓海运保险,就是:用保险的方法,使船舶发生任何损失或损害时不至于造成破产;由多数人分担少数人的损失。

所以商人们特别是较年轻的商人,受保险方法的吸引,更愿意自由地从事商业冒险。

劳埃德为了筹划资金,果断地拿出了所有积蓄。

接着,又着手物色办事人员。

他在这个能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领域中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和创造力。

很快,劳埃德便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建立了“劳埃德保险公司”。

在英国泰晤士河边的这家咖啡店一跃成为英国保险事业的发源地。

劳埃德经营有方,劳埃德保险公司的魄力和信誉使得保险业不断拓展,保险的项目也日渐增多,范围也随之扩大。

美丽的影剧两栖明星玛莲·戴崔姬就为自己的容颜和一双玉腿在劳埃德保险公司投保100万英镑。

这一举动引起了欧美人士的关注。

可见,劳埃德公司承担的项目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

从太空卫星、超级油轮,到主演电影《超人》的男影星的人身安全,都到劳埃德公司去投保。

因为劳埃德公司是采取合组的劳合社经营管理公司,财力十分雄厚,敢于承接金额庞大的保险项目。

它的名声也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劳埃德认为:风险越大,成功机会就会越多。

显然,没有冒险,就不会有今天的劳埃德保险公司。

正因为风险的正面效应才使得爱德华·劳埃德取得了成功。

因为风险的双面性,所以冒风险就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就能够赢取成功。

风险程度有大小的区别。

风险愈小,利益愈大,那是人人渴望的处境。

百万富翁会时刻留意这种有利的机会。

但他们宁愿相信,风险愈大,机会愈大。

百万富翁不会贸然去冒风险,他会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机会时,才进行投资。

百万富翁虽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

风险的成因是形势不明朗,若成功与失败清楚地摆在面前,你只需选择其一,那不算风险。

但当前面的路途一片黑暗,你跨过去时,可能会掉进陷阱或深谷里,但也可能踏上一条康庄大道,很快把你带领到目标中去。

于是风险出现了,或停步,或前进,你要做出选择。

前进?

可能跌得粉身碎骨,也可能攀上高峰。

停步?

也许得保安全,但也会错过大好良机,令你懊悔不已。

百万富翁事前预计到种种可能招致的损失,对自己说:“情形最糟,也不过如此!”

然后拼尽所能,去实现目标,即使失败了,也觉坦然,对自己,对别人无愧。

作为一名成功的证券投机商,霍希哈从来都不鲁莽行事。

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建立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他有一句名言:除非你十分了解内情,否则千万不要买减价的东西。

而这个至理名言是以惨痛的代价换来的。

1916年,初涉股市的霍希哈以自己的全部家当买下了大量雷卡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他原本以为这家公司将走出经营的低谷,然而,事实证明他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霍希哈没有注意到这家公司的大量应收账款实际已成死账,而它背负的银行债务即使以最好的钢铁公司的业绩水平来衡量,也得30年时间才能偿清。

结果雷卡尔公司不久就破产了,霍希哈也因此倾家荡产,只好从头开始。

经过这次失败,霍希哈一辈子都牢记着这个教训。

1929年春季,也就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大股灾和经济危机来临的前夕,当霍希哈准备用50万美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一个席位的时候,他突然放弃了这个念头。

霍希哈事后回忆道:“当你发现全美国的人们都在谈论着股票,连医生都停业而去做股票投机生意的时候,你应当意识到这一切不会持续很久了。

人们不问股票的种类和价钱疯狂地购买,稍有差价便立即抛出,这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好兆头。

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抛出,结果净赚了400万美元。”

这一个明智的决策使霍希哈躲过了灭顶之灾。

而正是在随后的16年中,无数曾在股市里呼风唤雨的大券商都成了这次大股灾的牺牲品。

霍希哈的决定性成功来自于开发加拿大亚特巴斯克铀矿的项目。

霍希哈从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及原子武器的巨大威力中感觉到,铀将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项战略资源。

于是,从1949年到1954年,他在加拿大的亚大巴斯卡湖买下了1 222平方公里的土地,他认定这片土地蕴藏着大量的铀。

亚特巴斯克公司在霍希哈的支持下,成为第一家以私人资金开采铀矿的公司。

然后,他又邀请地质学家法兰克·朱宾担任该矿的技术顾问。

在此之前,这块土地已经被许多地质学家勘探过,分析的结果表明,此处只有很少的铀。

但是,朱宾对这个结果表示怀疑。

他确认这块土地藏有大量的铀。

他竭力向十几家公司游说,劝它们进行一次勘探,但是,这些公司均表示无此意愿。

而霍希哈在听取了朱宾的详细汇报之后,觉得这个险值得去冒。

1952年4月22日,霍希哈投资3万美元勘探。

在5月份的一个星期六早晨,他得到报告:在78个矿样中,有71块含有品位很高的铀。

朱宾惊喜得大叫:“霍希哈真是财运亨通。”

霍希哈从亚特巴斯克铀矿公司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1952年初,这家公司的股票尚不足45美分一股,但到了1955年5月,也就是朱宾找到铀矿整整3年之后,亚特巴斯克公司的股票已飞涨至252美元一股,成为当时加拿大蒙特利尔证券交易所的“神奇黑马”。

在加拿大初战告捷之后,霍希哈立即着手寻找另外的铀矿,这一次是在非洲的艾戈玛,与上一次惊人相似的是,专家们以前的钻探结果表明艾戈玛地区的铀资源并不丰富。

但霍希哈更看中在亚特巴斯克铀矿开采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法兰克·朱宾的意见,朱宾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后认为,艾戈玛地区的矿砂化验结果不够准确。

如果能更深地钻入地层勘探,一定会发现大量的铀床。

1954年,霍希哈交给朱宾10万美元,让他正式开始钻探的工作。

两个月以后,朱宾和霍希哈终于找到了非洲最大的铀矿。

这一发现,使霍希哈的事业跃上了顶峰。

1956年,据《财富》杂志统计,霍希哈拥有的个人资产已超过20亿美元,排名世界最富有的前100位富豪榜第76位。

霍希哈的失败和成功都是偶然性中带着必然性的。

因为风险是一种双刃剑,但只要你审时度势,仔细考察分析,冒险就会给予你优厚的回报。

冒风险并不等于蛮干,它是建立在正确的思考与对事物的理性分析之上的。

克劳塞维茨说:“只有通过智力的这样一种活动,即认识到冒险的必要而决心去冒险,才能产生果断。”

创业者在进行决策时,应依据所掌握的资料、信息,结合客观规律,扫除个人的情绪、偏见等主观因素,权衡利弊得失,估计其可行性,尽可能地进行理性分析与科学决策。

须知,卓越的勇敢与智慧缺乏的勇敢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勇敢,前者叫勇敢,而后者被称为莽撞。

美国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可能是世界电脑业中在进取精神、胆识魄力、坚强果断、高傲自信等方面,唯一能与比尔·盖茨媲美的企业家。

两人都是白手起家,领导自己的公司不断扩展壮大;两人都以技术专家自居,但却以强硬的企业战略家闻名于世。

埃里森这方面的特征,甚至从他的业余爱好中就可以断定:赛艇、飙车,还曾经自己开着一架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和别人进行模拟空战。

他藐视传统,挑战权威,开发了关系数据库的商业价值。

连ibm这样的业内巨头都认为商业前景暗淡的事,名不见经传的埃里森却敢大胆尝试,这或许就是他能够成功的最大秘诀。

其实这是埃里森进行理性分析与科学决策的结果。

现在他创建了一套以网络为依托、以团体机构和企业为顾客的应用软件,与其数据库软件结合,使信息处理更为简便。

这将是一种难以匹敌的创造性的结合,甲骨文能够以此把它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但无论风险是不期而遇的还是有所预示的,在我们准备为一些重大事宜做出决定以前,都必须假定风险一定会发生,不能对风险发生的时间抱侥幸心理。

风险无论发生得早晚,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不得不始终对它保持警惕,对自己保持坚定的信念。

善于冒险的人,绝不会把两只脚一起踏到水里试探水的深浅。

非洲有句俗语说:“只有傻瓜才会同时用两只脚去探测水深。”

同样地,只有笨蛋才会在没有投资经验时就孤注一掷。

对于不熟悉的投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倾巢而出”,还是以“试”为宜。

高明的将领不会让自己的主力军队暴露在不了解情况的危险下,但是为了获得敌情,取得先机,他们会派出小型的侦察部队深入战区,设法找出风险最小、效果最大的攻击策略。

投资的冒险策略亦是如此,在不熟悉的投资或状况不明、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切忌“倾巢而出”,此时以“小”为宜,利用小钱去取得经验、去熟悉情况,待经验老到、状况有把握时,再投入大钱。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克服恐惧的最佳良方就是直接去做自己觉得害怕的事。

冒险既然是投资致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不要逃避,先从小的投资做起,锻炼自己承担风险的胆识。

有了经验之后,恐惧的感觉会逐渐消除,在循序渐进地克服小恐惧之后,就可以去面对更大的风险。

很快自己将发现,由冒险精神带给我们的历练,正协助我们一步一步接近梦想。

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

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卡耐基

穷人无风险,富人掌控风险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想创造机会,却想不冒风险,那是不可能的。

亿万富翁非常清楚地知道风险在所难免,冒险就是抓住机遇。

但他们充满自信,在风险中争取获得更多的金钱。

冒风险,当然就要预备付出一定代价,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

一位亿万富翁说:“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在安全中成就一番伟业的。”

许多勇于选择冒险,善于利用机会的亿万富翁,他们总是从不畏惧艰难挫折的挑战,而是将磨难看作是对生存智慧的一种检阅。

他们通过冒险展现出自己的不凡身手和超乎常人的胆略,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把它视作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成功了,即是取得了部分的收获,进而继续搏击不止。

失败了,即将其作为是给成功所做的台阶。

对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冒险是发财致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假如一次冒险成功了,下次你用更多的资本冒险时,你的自信心会大大提高。

记住,想拥有巨额财富,就必须有强烈的进取心;敢冒风险,机遇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卓越的人,是在思想上或在行动上最能追求、最能冒险的人,这种卓越性,出自一个较大的内在宝库,他有更多的机会,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亿万富翁不仅是谋略家,同时还是有冒险精神的野心家。

在商海中,他们只要看准机会,就敢于决断,“大胆下注”。

成功的亿万富翁,常常会发动果敢的变革或投资行动,有时几乎是以公司命运做赌注。

这些行动风险极高,有些是在公司发展初期想要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时采取的。

琼斯在波士顿刚建铁路的时候就来到这里,那时候,波士顿还是一个小镇,自从建造了铁路,从四面八方聚集来的人越来越多。

刚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只有500美元,他想在这里做一番大事业。

那时候,适逢土地价格升值,地价疯长,琼斯觉得做土地买卖一定能赚大钱,但苦于没有资金,他想到了租地的办法,几经寻找,他终于找到了一家即将弃用的工厂。

琼斯提出租地60年,每年费用为10万美元,这样下来,整个租期厂家共收入600万美元,厂长一听很是高兴,觉得这要比卖地还要赚钱。

于是欣然同意了。

虽说600万美元对琼斯来说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但他并不担心,他又找来了一个投资商伙伴,成功地说服了他在这个黄金地带建造一座大厦。

大厦落成以后,琼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宣传,招徕了不少来波士顿投资的商人入住他的大厦。

一年下来,大厦给他带来的租金居然有300多万,他只需两年时间就可以把所有的租地的费用付清了。

而此时,那个把土地租给琼斯的工厂只有后悔的份儿了。

风险意识是指一个人敢于大胆地寻找并没有充分把握的事情的精神。

对于富人而言,如春风带来海啸一般,机遇常与风险并肩同来。

一些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的眼中都失去了魅力。

这种人往往在机会来临之时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

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的风险,但任何机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

大凡成功人士,无不独具慧眼,他们在机会中能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

美国石油巨商、亿万富翁保罗·格蒂,一生充满了神秘而传奇的冒险经历,因而被称之为“冒险之神”。

格蒂是一个神秘的冒险家。

1957年,当《财富》杂志把他列为全美第一号大富之后不久,他写过一篇直言无隐的自述,题目就叫《我如何赚到第一个10亿美元》。

在这篇文章里,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讲述了他是如何在冒险中创立起自己的事业王国的。

有人说,格蒂是用他富有的父亲的遗产进行投资,才获得了成功。

其实,1930年他父亲去世时,虽然为他留下了50万美元的遗产,但在他父亲逝世之前,格蒂本人就已经赚取到几百万美元了。

格蒂1893年出生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父亲是一位商人。

他小时候很调皮,但读书的成绩还算不错,后来进入英国的牛津大学读书。

1914年毕业返回美国后,他最初的意愿是想进入美国外交界,但很快就改变了主意。

他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呢?

因为当时美国石油工业已进入方兴未艾的年代,一种兴致勃勃的创业精神鼓舞着年轻的格蒂到石油界去冒险。

他想成为一个独立的石油经营者。

于是,他向父亲提出,让他到外面去闯一闯。

但他父亲提出一个条件,投资后所得的利润,格蒂得30%,他本人得70%。

作为父子之间,这个条件尽管苛刻,但格蒂爽快地答应了。

他有他自己的打算。

他向父亲借了一笔钱之后,便径自走出家门,独自来到俄克拉荷马州,第一次进行他的冒险事业。

1916年春,格蒂领着一支钻探队,来到一个叫马斯科吉郡石壁村的附近,以500美元租借了一块地,决定在这里试钻油井。

工作开始后,他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每天产油720桶。

格蒂说:“我最初的成功,多少是靠运气。”

因为他打第一口井就打出油来了,而有许多的石油冒险家曾经倾家荡产都未打出一滴石油。

不管怎么样,格蒂从此进入了石油界。

就在同年5月,他和他父亲合伙成立了“格蒂石油公司”。

不过,虽说是合伙,他仍然遵循他父亲原先提出的条件,只能收取这个公司30%的收益。

即使如此,他也依然财源滚滚。

就在这一年,他赚取了第一个百万美元,而他当年仅有23岁。

格蒂很有点不畏艰苦的精神。

创业之初,他穿着油腻的工作服,和钻井工人一起在油田里战斗。

他说,这也是他成功的一条经验。

他认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能与工人们一起奋斗,结为伙伴,士气必然大长,成功才会有望。

1919年,格蒂以更富冒险的精神,转移到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进行他新的冒险计划。

但最初的努力失败了,在这里打的第一口井竟是个“干洞”,未见一滴油。

但他不甘失败,在一块还未被别人发现的小田地里取得了租权,决心继续再钻。

然而这块小田地实在太小了,而且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进入此地,载运物资与设备的卡车根本无法开进去。

他采纳了一个工人的建议,决定采用小型钻井设备。

他和工人们一起,从很远的地方,把物资和设备一件件扛到这块狭窄的土地上,然后再用手把钻机重新组合起来。

办公室就设在泥染灰封的汽车上,奋战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这里打出了油。

随后,他移至洛杉矶南郊,进行新的钻探工作。

这是一次更大的冒险,因为购买土地、添置设备以及其他准备工作,已花去了大笔资金,如果在这里不成功,那么将意味着他已赚取到的财富将会毁于一旦。

他亲自担任钻井监督,每天在钻井台上战斗十几个小时。

打入3 000米,未见有油。

打入4 000米,仍未见有油。

当打入4 350米时,终于打出油来了。

不久,他们又完成了第二口井的钻探工作。

仅这两口油井,就为他赚取了40多万美元的纯利润。

这是1925年的事情。

格蒂的冒险一次次地获得成功,促使他想去冒更大的险。

1927年,他在克利佛同时开4个钻井,又获得成功,收入又增加80万美元。

这时,他建立了自己的储油库和炼油厂。

1930年他父亲去世时,他个人手头已积攒下数百万美元了。

随后的岁月,机遇也常伴格蒂身边。

他所买的租田,十之八九都会钻出油来。

而且,他的事业也一直顺风满帆,直到成为世界著名的富豪。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

当失败的可能性大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险。

问题是,许多事很难分清成败可能性的大小,那么这时候也是冒险。

而商战的法则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

穷人不敢冒险,所以他们发不了财,永远是平庸之人。

而有钱人大多具有乐观的风险意识,并常能发大财。

有钱人相信“风险越大,回报越大”,“财富是风险的尾巴”,跟着风险走,随着风险摸,就会发现财富。

确实,有钱人不仅做生意,而且也“管理风险”,即使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所以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他都能准确把握“山雨”的来势和大小。

这种事关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

很多时候,有钱人正是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之机而得以发迹。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做大,所面临的风险是长期的、巨大的和复杂的。

企业由小到大的过程,是斗智斗勇的过程,是风险与机会共存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触礁沉船。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风险,如财务风险、人事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创新风险等。

要想成功,就要有“与风险亲密接触”的勇气。

不冒风险,则与成功永远无缘,但更重要的是冒风险的同时,一定要以稳重为主,只有这样的成功,才是我们想要的成功。

人生要不是大胆地冒险,便是一无所获。

——海伦·凯勒

铤而走险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富贵险中求。

越想保住既得利益而不敢进取的人,就越发不了财,赚不到钱;天天垂头丧气的人,根本不可能致富。

走路抬头挺胸,个性豪爽,敢冒风雨,披荆斩棘,才是财神爷的宠儿。

因为性格乐观、甘冒风险是干好所有事情的基础。

独木桥的那一边是美丽丰硕的果园,自信的人大胆地走过去,摘到甘甜的果实;缺乏自信的人却在原地犹豫:我能过得去吗?

——而果实早已被大胆行动的人采走了。

摩根家族的祖先是公元1600年前后从英国迁移到美洲来的,传到约瑟夫·摩根的时候,他卖掉了在马塞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店为生,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

这样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盖了一座很气派的大旅馆,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

1835年,约瑟夫投资参加了一家叫做“伊特纳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

所谓投资,也不要现金,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只要你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姓名即可。

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

只要不发生火灾,这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

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灾。

投资者聚集在约瑟夫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苍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很显然,不少投资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

他们惊慌失措,愿意自动放弃自己的股份。

约瑟夫便把他们的股份统统买下,他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愿意把这旅馆卖了,不过得有个条件,以后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

约瑟夫把宝押在了今后。

这真是一场赌博,成败与否,全在此一举。

另有一位朋友也想和约瑟夫一起冒这个险,于是,俩人凑了10万美元,派代理人去纽约处理赔偿事项。

结果,从纽约回来的代理人带回了大笔的现款,这些现款是新投保的客户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续费。

与此同时,“信用可靠的伊特纳火灾保险”已经在纽约名声大振。

这次火灾后,约瑟夫净赚了15万美元。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能够把握住关键时刻,通常可以把危机转化为赚大钱的机会。

这当然要善于观察、分析市场行情,把握良机。

机会如白驹过隙,如果不能克服犹豫不决的弱点,我们可能永远也抓不住机会,只有在别人成功时慨叹:“我本来也可以这样的。”

身处逆境当中,不气馁、不失去希望当然是重要的,承受压力甚至苦难,顽强地忍耐着等待机会则更显可贵。

但是,命运的改变往往就在于某一个机会上,抓住这个机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与失败均是不可预见的,去做就意味着冒险;而在失败与成功都不可把握时,就更意味着风险。

那么,面临此等机会,我们该怎么办?

由于是身处逆境当中,我们可以凭借或依赖的东西非常有限,往往就是“抵上身家性命,成与不成在此一搏”,赢了,我们的人生就此改变;输了,就是一败涂地。

一般人,往往会望而却步,甘愿放弃机会,而勇敢者就会知难而上,激流勇进。

只要我们充分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状况,不是盲目冒进,就应该大胆地去尝试,去冒险。

“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会赢得人生辉煌;而且,那种面临风险审慎前进的人生体验为我们练就了过人的胆识,这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犹太人无疑是这种财富的拥有者:他们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往往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这种身临逆境,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是成就“世界第一商人”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位亿万富翁曾这样说:“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

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

险中有夷,危中有利。

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要敢冒风险。

我们虽然有成为百万富翁的欲望,但却不敢冒险,那怎么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命运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稀有的资源。

“热爱世界的冒险家”,这是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最欣赏的自称。

正是由于皮尔·卡丹对原先的传统服装经营方式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革,时装才得以普及到最广大的消费者。

而皮尔·卡丹对马克西姆餐厅的经营策略更是体现了这位现代企业家和服装设计大师的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和才干。

马克西姆餐厅创办于1893年,是法国较高档的著名餐厅。

但是,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经营却越来越不景气,到1977年为止,已濒临倒闭的边缘。

当时的皮尔·卡丹已是著名的时装大王,但他却把目光转向了马克西姆餐厅。

“买下这个餐厅”,这就是皮尔·卡丹的决定。

朋友都以为皮尔·卡丹在开玩笑,纷纷劝阻他:“这个餐厅本来就不景气,而且要买下来耗资巨大,等于自己给自己拖一个包袱。”

还有人对他说:“不要让自己走向破产,头脑要冷静一点。”

但是,皮尔·卡丹自己却有独到的见解:马克西姆虽然目前不景气,但历史悠久,牌子老,有优势。

它经营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档次太高,而且单一,市场也局限在国内,只要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肯定可以收到成效。

而且,趁其不景气的时候收买,才能以低价买进。

成功的机会很多。

但能抓住机会的人不多,正因如此,成功的人不多。

要想与众不同,关键时刻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冒险!皮尔·卡丹说:“我是一个履行诺言的实干家,我喜欢说到做到,使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1981年,皮尔·卡丹终于以巨款买下了马克西姆这一巨大产业。

经营伊始,他立即着手改革。

首先,增设档次,在单一的高档菜的基础上再增加中档和一般的菜点。

其次,扩大经营范围,除菜点外,兼营鲜花、水果和高档调味品。

另外,皮尔·卡丹还在世界各地设立马克西姆餐厅分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皮尔·卡丹用自己的冒险行动的成功封住了那些当初劝阻他的人的嘴。

在一次谈生意研讨会上,欧文站在一伙人面前,手里握着一枚普通的硬币,对那伙人说:“我们来玩一个传统的掷币赌博游戏,我把硬币掷下,如果你叫正面或反面叫对了,我给你一百万美元,如果叫错了,你给我十万美元。

假定这是一场合法的打赌,那么这屋里有多少人敢贸然一试?”

当然没有人会举手参加。

欧文把硬币装起来,接着评论道:“让我们分析一下,当我提出打赌时,你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你们在想:‘这家伙在输赢各半的可能情况下给我下了十比一的赌注,他可能就懂谈生意,对其他则一无所知。

’”听话的人大多表示同意欧文的评论。

欧文继续说:“你们考虑到赢了吗?

你们是否在心里合计过将来用一百万元买什么东西?

不会的。

你们考虑的是输,你们在想:‘我怎样去搞十万美元?

我手头正紧,还等着发薪呢!’”许多人不自然地笑了。

欧文继续道:“我猜想你们有的人散会后回到家里,妻子向你们问好,并说:‘有什么新闻吗?

’你会答道:‘有一个家伙拿出一枚硬币要赌钱。

哎,对了,我们没钱了吗?

’”在场的人没有跟欧文赌钱是英明的。

就钱财而言,对任何人的风险程度均与他拥有的财产成正比。

如果有一个亿万富翁在场,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跟欧文打赌。

因为钱可以使人找到有利的机会,因为钱可以使人感到危险也毫无惧色,即使输了,也只是耸耸肩,潇洒地叹口气:“怎么搞的!”

如果欧文把赌注降低,从一百万对十万降到一百元对十元,那么,在场的人就都有可能打赌了,因为这时冒险的损失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

成功的人都知道,坚定不移涉及抉择,而抉择则涉及风险,正如美国一位58岁的农产品推销员所发现的。

他以不同品种的玉米做实验,设法制造出一种清脆、疏松的爆玉米花。

当他终于培育出理想的品种,可是没有人肯买,因为成本较高。

“我知道只要人们一尝到这种爆玉米花,就一定会买。”

他对合伙人说。

“如果你这么有把握,为什么不自己去销售?”

合伙人回答道。

万一他失败了,他可能要损失很多钱。

在他这个年龄,他真想冒这样的险吗?

他雇用了一家营销公司为他的爆玉米花设计名字和形象。

不久,奥维尔·瑞登巴克就在全美国各地销售他的“美食家爆玉米花”了。

今天,它是全世界最畅销的爆玉米花,这完全是瑞登巴克甘愿冒险的结果,他拿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去做赌注,换取了他想要的东西。

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在开创自己事业的时候,都会考虑到风险,但是真正有魄力的人不害怕风险,迎难而上,坚忍不拔,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身边突然降临了机遇,我们突然来了很好的灵感。

那么我们不敢去获取,而是远远地观望,只能让机遇徒然流走了。

由于他们害怕承担风险,害怕困难,宁可违背自己的内心,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忍受无聊的生活,忍受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忍受自己的鸿鹄之志和才华学识在无所建树中消磨殆尽。

这种人一生都将安于现状,不求改变,他们无法突破自己的圈子,无法开发出自身潜在的力量,也永远无法取得满意的结果。

而那些真正有魄力的人懂得放弃,敢于突破种种限制,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为放弃,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很多成功的生意人就是靠着这种魄力,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有的商人起初只是公司和企业里无足轻重的小职员,但是他们具有生意人必备的综合素质,因为不甘心朝九晚五的生活,按部就班的工作和被人呼来唤去的无奈,他们做出了改变一生的重大决定——我要创业!

如果我们不想冒险,那么我们就无须谋求改变。

然而,如果我们总是逃避改变,安于现状,我们就绝不会拥有成长的机会。

许多人都认为稳定以及对生活的提前预见是人生幸福的保证。

然而,事实上改变我们本身才是你我以及每一个人生活的真正航线。

没有魄力的人害怕伤脑筋改变生活,也害怕为改变后的生活伤脑筋,因此他们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说忙也不忙,说闲也不闲,他们要的就是这种平稳,因此他们没有面对风险的勇气和魄力。

他们也就只能平庸一生。

一个不敢尝试风险的人,与一个敢于挑战风险的人,显然在执行自己行动计划的过程中,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比尔·盖茨

把握道德风险,在一片赞扬声中赚钱

做生意也会有道德风险,如果违背道德,一意孤行,生意就将会做不下去,人财两空。

我国传统社会历来对商人有鄙视之意,故有“无商不奸”之说。

其实,搞买卖,做生意,是以赚钱为目的,但也有其道德规范,有其交易规则。

你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站住脚,就非得遵守和坚持这些道德规则不可。

遵守和坚持道德规则,最为关键的是要讲究诚信。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经商的原则。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讲诚守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和崇高追求。

在西方,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专项测试,结果表明,在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中,得分最高的8个形容词中就有6个与“诚信”有关,如真诚、诚实、忠实、真实、可靠、信得过。

由此可见,无论东西方,都将“诚信”视为人的美德。

诚信为什么那样宝贵?

因为诚信对于一个人或商业组织来说,就是名声或信誉,是开展人际交往和商业经营的“金字招牌”。

俗话说:“千金难买名和誉。”

这就说明名声和信誉的重要性。

同时也说明,名声与信誉是要花大力、下大本钱才能形成的。

商业活动与诚信的道德要求是密切相连、紧密相关的。

因为人们进行商品交换,都希望获得实实在在的物品。

譬如,人们到市场上购买衣服,购买者心里自然希望购买的衣服货真价实。

对于出售者来说,应该质优价适,而不是弄虚作假,骗取买者的钱。

俗语说:“骗得了头一次,骗不了第二回。”

这样,“回头客”就会越来越少,到头来还是卖者吃亏。

在商业交往中,要做到讲诚守信,首先要对顾客负责,尺寸满,斤两足,实打实。

那些缺斤少尺、虚妄不实的人,为人们所不齿。

其次要强调价格保持一致,不随意提价或变相提价,坚持货真价实、货价相当的原则。

有些经商者,为了一己私利,或随意削价,恶性竞争,或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为此丧失了人格,丢尽了信誉。

这样的商人,只会遭人唾弃。

诚招天下客,关键在于诚。

诚,则天下客来;不诚,则天下客去。

这已经成为经商者人所共知的道理。

商界是由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道德点儿支撑起来的,每一个点都是经理、老板、部门主管……它需要一个人来占据,这个人就是拥有良好道德观念的人。

商德高尚者,“上帝”在我心中,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为顾客排忧解难,就会取得顾客信任,赢得顾客的心,自然声名鹊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

经商万不可为牟暴利而取不义之财。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以德行商的故事。

列举其一:古代有两个商人,各自经营自己的酒店,他们是同胞兄弟,经营的酒店是继承父母的家业。

父亲临终时,对两人说,“商以德行,德以术胜,经商求术忌无德,切莫以术欺人,害客害己。”

后来,其兄经营东南面酒店,其弟经营西北面酒店。

起初都能遵守父教,生意甚好。

后来,东南面酒店的老板认为老实经商赚不了大钱,乃心生邪念,在酒中加水,一个月后,他比弟弟多赚3 000文钱。

但第二个月后,弟弟反而比哥哥多赚3 000文钱。

于是哥哥怀疑弟弟也学会了加水,于是他在酒里加了更多的水。

但到第三个月后,哥哥的酒店里竟无人问津,弟弟酒店却生意兴旺。

于是质问弟弟:“吾智术皆在汝上,何以商不及汝?”

答曰:“兄智术虽数倍于吾,但论德行可远远不及,汝忘先父遗言,商以德行,德以术胜,汝酒里加水坑客害人,焉有不败之理。”

酒中加水,刚开始人不能知,你会获得暂时的利益,但人心是一面明镜。

终有一日大家都知道了,你的生意也只有垮台的下场了。

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非常重视信誉。

他认为,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

正是因为郑周永有着良好的信誉,高利贷商人可以不用任何抵押物借钱给他。

正是因为郑周永注重信誉,郑周永的现代建设公司在伊拉克获得殊荣,以至于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战争爆发后仍留在伊拉克继续施工的那家外国公司。”

最突出的是郑周永为了维护信誉,宁可自己亏损甚至卖房卖厂也要保证高灵桥工程按时完工的例子。

1953年,郑周永获得了高灵桥工程的施工权,并签订了合同,规定工期为26个月,预算资金为5 478万元。

可是在施工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现代建设面临财政危机。

许多人认为,郑周永这次一定栽了。

他的竞争对手也在幸灾乐祸地等着他失败的消息。

郑周永一直以“信誉就是财产”为座右铭,他宁可自己承担一切损失,也要在合同期内将工程完成。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卖房卖厂,筹措了必需的资金。

1955年底,高灵桥工程如期完工,最后结算其赤字达6 500万元。

高灵桥工程虽然使郑周永伤了元气,但是,郑周永也获得了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信誉。

郑周永宁肯自己背上巨额赤字,也要使工程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对他的这种做法,韩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他及他的现代企业表示绝对的信任。

这对郑周永以后承接政府的更多的项目起了很大的作用。

西方国家流传着一句话:“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众多企业家和学者也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信用经济时代”。

诚信不仅是企业发展之本,更是企业在社会上树立信誉、展示形象的无形资产。

企业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严格恪守诚信原则。

诚信经营,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利益,也能给企业经营者带来利润和财富。

犹太人做生意精明过人,但是从不骗人,也不会伤害无辜,从来使用的都是干净的手段。

虽然有时会超越常规,但都是合法经营。

他们认为,堂堂正正经营才是最好的生意经,如果靠欺骗做生意,不仅生意终究会失败,还会丢掉自己的名声。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洛克菲勒家族商议后,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无条件地赠送给了身无分文的联合国。

同时,洛克菲勒也把附近的大面积地皮买了下来。

对洛克菲勒这一出人意料之举,当时美国的许多大财团都吃惊不已,并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

但奇怪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即飙升起来,相当于赠送款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了洛克菲勒的腰包。

犹太人做生意追求的是“一笔生意,两头赢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双赢。

比如洛克菲勒买地赠送这个例子,他在这次商业活动中,是光明正大地挣钱,没有伤害任何人。

而且,他与联合国两方都是赢家,而没有输家。

《塔木德》对犹太人如何干干净净地挣钱,有些十分具体的规矩。

比如,它规定严格禁止将酒兑水买卖,允许兑水的场合只限于酒吧,并且是在客人知道已经兑水的情况下。

但是,对于酒吧和中间商,即使酒吧知道并同意中间商的葡萄酒兑水也不能买。

因为,如果这个酒吧买了这些兑水的葡萄酒,就有可能将其伪装成没有兑水的酒,在顾客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卖出去。

这种兑水的酒有可能已经混入细菌,并在酒中腐败、发酵,不能够长期保存,容易给顾客造成伤害,也容易损害商业信用。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信用就是金钱!

我国浙江温州的许多企业家,不需办理担保、抵押手续,只凭自己的签名,便可在银行获得数千万元的贷款。

据不完全统计,在温州老板一族里已有不少人拥有这样的“金笔”。

在服饰界,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就拥有这样的“金笔”。

他的第一笔签名贷款发生在2000年2月,额度为2 700万元。

工行温州市分行有关经办人称,除因美特斯·邦威经营状况良好外,主要是看中周成建的个人信用魅力。

他在青田创业期间,曾变卖祖屋还清借款,此事至今还在商界传为美谈。

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是温州民企中的高学历老板(中欧emba在读),也是“黄金巨头”之一。

高天乐当时动用“金笔”据说还破了工行系统的先例,其第一笔签名贷款发生在2000年7月,额度是3 000万元。

在这几支“金笔”中,南存辉的含金量最高。

仅农行温州市分行给予他的授信额度就达2亿元。

南存辉第一次动用“金笔”是在1998年11月份,他在农行大笔一挥就“敲定”了3 000万元。

各界“评估”:南存辉签名的含金量不仅体现其本人的信用魅力,更因“正泰”是中国商界一座巍然的“金山”。

上述的事例表明,良好的债信和偿债能力,可以使你借钱的信用一次次地得到循环,或许在那无意之间,每次筹钱与偿债的过程中,便积累了自己财务上无尽的资源,那便是良好的债信。

这种雄厚的本钱使你能应付未来的人生旅途。

若相反,失算了,借贷无能偿还,债信受到严惩的打击破坏,即终止了你原来可以循环不停的信用,若是这样,便也无法回头了,所以,借贷确实不得不慎,绝对不能到还钱时才想到如何还债,那么只会左右支借,生活愁眉苦脸,必须在筹措的当时便一并加以考虑。

尤其银行的消费贷款期限往往很长,而且又都以借款人的固定所得作为主要的偿还来源。

当我们筹钱借款时,更应该特别注意未来所能负担的偿还能力,而且还要衡量自己在还款时期的偿还能力,要一并考虑的因素还不少,例如贷款金额与期限,利率与利息之计算及选择哪一种偿还方式较为轻松,这种种皆与自己未来每期所应偿还本息金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经商者必须要讲究诚信,让信用得到循环。

把握住道德风险,做一个有信有义,以正当手段赚钱的人。

你就能在不长的时间积累丰厚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对你今后的发展有相当巨大的促进作用,并最终帮助你成功。

仅仅为了名声而冒险的人毕竟是愚蠢的。

——斯蒂文森

警惕政治风险,合法敛财

一年以前,也就是2005年,一则传销大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新华网对此做了报道:

新华网武汉9月20日电(梁晓亮、王湘麟)以高额返利为诱饵,发展传销人员逾2万人,非法经营额高达4500余万元,武汉“苍龙”特大传销案一度备受关注。

4名被告人汪厚棣、吴国阳、冼丹东、程念茹近日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法院以非法经营罪一审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年~5年,4人同时被处罚金共115万元。

汪厚棣现年68岁,原为武汉苍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及武汉苍龙营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1999年4月,他与苍龙营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国阳、冼丹东及该营销公司营销中心营业部部长程念茹等人,精心策划了“九九苍龙跨世纪滚动促销计划”传销方案,后专门在武昌中南路租房作为传销窝点。

同年5月起,他们开始以招聘“苍龙力诺活力素”、“苍龙力诺健之素”等保健药品销售“代理商”、“业务员”、“宣传员”为名,以高额返利为诱饵,在湖北武汉、黄石、黄冈、孝感、仙桃等地建立传销网络,实施所谓“滚动方案”传销计划,从中收取应聘者“保证金”。

至当年10月,“苍龙”销售网共发展传销人员21 441人,其中“代理商”1 010人、“业务员”

20 431人。

通过传销,“苍龙营销公司”共售出产品163 162份,非法经营额高达4 530余万元,从中非法获利938万余元。

因不能向应聘者兑现承诺的分红,“苍龙”特大传销案很快于当年案发,警方经艰难侦查,于2004年将4人相继抓获归案。

2003年《南方日报》的一位记者写了一篇《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的报道,对风云一时的人物杨斌的历程做了报道,以下是节选的部分:

“我1963年2月11日出生在南京,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我成了孤儿,是我奶奶靠摆茶水摊一分一分地攒钱把我养大的。

从小学开始,我就靠减免学费读书。

那时候,我能想到有今天吗?

当时,我想得最多的就是,长大后要多挣点钱,给奶奶买好吃的。

小时候,别人家都在南京的湖中划船,我也划了一次,不过是坐在木桶中划的。

有一次,别人家在吃橘子,我趴在门缝上看,结果被我奶奶打了一巴掌,说:‘干吗要眼馋人家,要长大了自己挣!’

8岁的那一年,我找到了我的生母,跟着她走了一个小时,我母亲打了我一巴掌,在地上扔了5块钱,我捡起来带回去,我奶奶又打了我一巴掌,说:‘你不争气,为什么不长大了自己挣钱?

!’

因为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所以我到了荷兰后,民族心特别强。

在荷兰,在我居住的莱顿市,我看到了荷兰先进的农业模式,当地的农民人均年收入是25万美元,我就想,要是能把荷兰的农业带回中国来,让中国农民也像荷兰农民一样富,那有多好!

我是喝长江水长大的中国的孩子,假如我真犯了罪,母亲惩罚孩子,作为孩子的我能责怪母亲吗?”

以上是杨斌在法庭上说的一段话。

时间是2003年6月13日下午16∶30左右,地点是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11号审判庭。

发言者,则是曾经吸引过中外无数人眼球的荷兰籍华人企业家杨斌。

就在2002年10月4日以前,杨斌还住在沈阳市于洪区“荷兰村”他的别墅里。

在规划占地5 000余亩的荷兰村,杨斌抽心爱的“三五”牌香烟,吃爱吃的红烧肉,开着加长的豪华型奔驰轿车,宛如一位国王。

也就是这位今天站在被告席上的杨斌,不仅曾经以75亿人民币、仅次于刘永好兄弟1亿美元的身价名列“2001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二,被财经界惊呼为“黑马富豪”,同时,他还曾经被朝鲜任命为朝鲜国新义州特别行政区的特别行政长官。

而如今,在他梦想要建立一座“人间天堂”式的卫星城的沈阳市,在森严的法庭上,杨斌40岁的人生大戏正徐徐降下帷幕——面对他的,是6项罪名的指控。

这6项罪名是:涉嫌虚假出资罪;涉嫌非法占用农业用地罪;涉嫌合同诈骗罪;涉嫌伪造金融票证罪;涉嫌对单位行贿罪;涉嫌单位行贿罪。

其中,仅伪造金融票证一项,涉案的数额就高达17亿元人民币之多。

2003年7月14日,从沈阳传来消息:杨斌案一审判决,杨斌上述6宗罪名悉数成立,数罪并罚,被判18年有期徒刑,罚款人民币230万元;而杨斌旗下的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沈阳欧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因为上述罪行分别被判以560万元、4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其实不管是通过传销以牟取暴利者,还是像杨斌这样的暴发式富豪,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赚钱,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成为社会的祸害。

钱是可以赚,但不能违法赚钱,如果为钱疯狂出卖人格,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河北省沙河市原公安局长王文增就是一个典型的为钱疯狂、为财送命的人。

1991年1月中旬,王文增正式就任沙河市公安局政委、党组副书记,实现了当官的梦想。

他开始罗织亲信,排斥异己,为自己为所欲为打下基础。

渐渐地他将市公安局的人、财、物大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上。

原市公安局民警郑某以前因犯错误,被组织上清理出公安机关。

后他多次找到王文增要求回到市局工作,王文增不顾其他人员的异议,一手操办,于1993年8月将郑某调回了公安机关,并任命其为机场派出所副指导员。

为感谢王局长的“费心”,事后,郑某分两次先后给王文增送上人民币2万元,王文增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文增的胃口也在不断地膨胀,侵吞公款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花样。

1994年9月,与沙河市地界相连的武安市矿山镇后坡铁矿,因与沙河市经常发生资源纠纷而无法正常生产。

铁矿承包人赵春祥便找到王文增,提出与市公安局联营开发铁矿,以图借助市公安局这杆大旗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送上门的好事儿,王文增当然不会放过,况且,头脑精明的他瞬间已有了自己的想法。

随即,王文增决定以本局劳动服务公司的名义与铁矿联营,并协商双方各投资75万元,并拟定了联营协议。

可事过不久,当赵春祥再次找王文增洽谈联营具体事宜时,王文增提出将双方投资改为100万元,并命赵将公安局增加投入的25万元返还他本人。

赵春祥明白这位局长大人的用意,他不敢抗命,只好照办。

不久,沙河市公安局投入的100万元资金到位后,赵春样便分两次返还给王文增20万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1998年6月,这个为钱疯狂、犯罪金额达77.8万元之巨的为财奔命人被依法逮捕了,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像汪厚棣、杨斌、王文增这样的为钱疯狂,违法犯罪的人在当代岂止几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创富冒险是社会所鼓励的,但如果因为创富而置法律于不顾,后果可想而知。

他们的经历值得每个创富的人借鉴,以吸取血的教训。

人有正邪之分,事物亦有正邪之别,做生意更有正邪之道的不同。

目前,绝大部分人合法经营、辛勤创富,我们当然鼓励并赞成。

但对于那些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甚至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的邪恶勾当,我们称之为走邪道。

这是一种充满罪恶的肮脏的黑色交易。

人们口中所称的赃钱、黑钱、臭钱,大都是指这种来路不明的金钱。

如果说权钱交易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罪恶之感的活。

那么对这种邪道的黑色交易还要加上一个更为直接的厌恶、痛恨之情。

因为前者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管不了也无法管的事。

而且其危害尽管巨大,但往往并不和他们发生直接的关系,后者就不同了,毒品、人口,以及器官的非法买卖,活生生地发生在普通人中间,给他们的家庭、个人都曾造成了有目共睹的无数人间悲剧。

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会坚决杜绝并打击这些行为。

经商要冒险,而在商场上,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触律犯科了,这是一种错误的取向。

不干净的钱如同一株诱人的罂粟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能结出诱人的果实,但任何人一旦沾上它,最终会陷入痛苦与失败的深渊。

近年来众多知名富豪纷纷入狱就说明这一点。

社会责任要求工商企业负有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效益。

“义与利”之辨,历来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

“见利思义”,经营生意既要谋取利润,讲究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社会效益,做到以义取利、义利并举。

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不讲究商业道德的生意人则往往会深陷违法经营的泥潭,无法自拔,最终落得受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制裁。

商人是一个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无可非议的,但同时商人更是一个社会人,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

生意的内涵,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应有助于社会的完善和进步。

时至今日,报纸、杂志、电视连篇累牍地反映着打击制假、造假、卖假的案例,但这种经营行为仍极为普遍,甚至盛行于某些地区、某些行业中,尤其是存在于经营不规范的某些中小企业中。

首先,是否只有靠非法经营才能生存?

只有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才能赚大钱?

只有靠偷税漏税才能保证利润?

答案是否定的。

靠这种手段虽可一时获利,但绝不能最终获利,势必受到惩罚,而殃及自身。

其次,讲求社会责任是否就会降低一个公司的经济效益?

答案也是否定的。

大部分的研究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往往与经济效益存在密切关系。

尽管可能在短期内没有看到直线上升的财务指标,但从长远看,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吸引有才干的员工,获得社会和政府更多的支持。

因此,生意守法经营,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最终受益的是企业本身,是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的目标。

这就是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的结果。

不义之财如同车轮上的尘埃,转瞬即逝。

——高尔基

不和恶性竞争沾边

“商场如战场”。

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竞争,大家会努力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维护客户的利益,使市场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对于竞争,松下一向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不过,松下所说的竞争,是堂堂正正、公公平平的竞争。

只有这样的竞争,才能获得上述的效果,否则只能带来混乱和衰败。

松下说:“维护业界和社会共同的利益,以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存共荣,才是竞争的真正目的。

必须以公开的、公平的方法竞争,为了业界的稳定,不论制造商、批发商或零售店,都绝不可只为反对而反对,不可为了想打倒对方的对抗意识而竞争,或借权力及资本和别人竞争。”

松下认为,下述的竞争都是不正当的,其后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1.盲目削价。

这大概是几乎所有的厂商及销售商都会使用的恶性竞争手段。

如果是成本降低的低定价、季节性削价等,也尚无不可。

要命的是有些人视正常利润于不顾,一味地削价,以扩大销路。

松下认为,这种“竞争”害人害己:一方面的削价,可能引发大家竞相削价,害了别人;如果价削到了连正常利润、甚至些微利润都不能保证,就连自己也害苦了。

这就违背了经营最基本的赢利原则。

松下指出:“即使竞争再激烈,也不可做出那种疯狂打折、放弃合理利润的经营。

它只能使企业陷入混乱,而不能促进发展。

倘若经营者都这么做,产业界必然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混战,反而会阻碍生产的发展、社会的繁荣。”

2.损害别人信誉,也是一种恶性竞争的方法。

有些经营者求胜心切,便不择手段地诬蔑、诋毁同行,以此来打开自己的发展之路。

松下认为,这太没出息,也很卑劣。

对于对方的诽谤,也无须迎头痛击,真正坚强的话,应该是笑脸相迎。

因为,诽谤者的命运与恶性削价者相比,更不堪一击,而且往往是跌倒了就无法再爬起来。

3.资本横暴。

这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常用的法子。

他们依仗自己雄厚的资本,有意做出亏本的倾销或服务,以此来压倒中小企业的竞争对手,然后雄霸一方。

松下以为,这是资本主义初期的产物,再用到今天来,就有些错得离谱了。

有些人认为,在商场上,不同行业可以各行其道,各得其所,如果是同一行业,则难以避免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

特别是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尤其是在同一条商业街道,这种竞争则是赤裸裸的。

一定时空条件下,客户的钞票是有限的,具体购买项目更是个定量,在别家买了,自己的生意就被夺去,反之亦然。

于是在市场上有“同行是冤家”之说。

这是事实,但绝不是事实的全部。

松下幸之助认为,你多我更多,你好我更好,才称得上经营有方。

于是同行在他的眼里是“同仁”,从未有过“嫉妒”二字。

同行是竞争对手,但绝不是冤家、死对头。

要使你的生意兴旺发达,就必须学会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变同行竞争的压力为自己奋进的动力。

尤其是当同行之间势均力敌,相互较量难分伯仲时,如果采取相互中伤、竞相杀价的恶性竞争,则大都会两败俱伤。

体育竞赛具有一定的规则,市场竞争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则。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一场足球赛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必然会导致一片混乱,同样,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市场秩序会引发混乱。

目前市场上有奖销售十分流行,严格地说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得奖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顾客只是抱着赌博的心理来购物,对树立公司形象和信任并没有任何帮助。

作为暂时的促销手段,可能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终究不是赢得竞争的长久之计。

有的企业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采用削价倾销的方法,这更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品的价格要根据实际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润来确定,如果削价倾销已无利可图,虽然暂时击败了一个竞争对手,但自己也可能因此大伤元气。

成功者通常避开人头攒动的大道,走人迹罕至的小路。

要想在竞争中占优势,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努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卷入恶性冲突,也才能使你的经营长盛不衰。

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

——马歇尔

赌博心态要不得

在赌局中往往有这样一种人。

他看见局中热闹,忍不住心跳,也想赌它一把,无奈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在一旁看得手心都冒了汗。

自以为看出了门道,忽地长出一颗豹子胆,一头扎下去,连头发都不露出一撮来。

这种心态,其结果多半不好。

这种人还很爱说赌一把,喜欢搞投机。

这是一种人生的心态。

如今的炒股风越刮越猛,一些人就迷住“它”,茶不思,饭不想,为伊消得人憔悴。

可悲的是,这种人别说掌管股市的何去何从,就是股市风吹到他们面前,他们也分不清方向,测不出风力。

一发现某个股票有利可图,马上全力追进,用尽全部积蓄,像押宝押注在同一个股票上,结果仅有的钱多半是随风而去,没了踪影。

更为糟糕的是,初遭挫折的穷人,心态变得更加急切。

如果钱不属于自己一个人,这时候,家里、外面的压力也来了,心情觉得烦躁,一心就想着要翻本,要加码赌一把狠的,要把握住那罕有的机会,结果亏损就继续扩大,以至于空了钱袋,变得更穷。

百富勤曾经是在香港的金融市场里叱咤风云的明星级证券行,但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宣告清盘,仅仅十年,百富勤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

它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到底能带给人们多少启发呢?

百富勤的创办人是杜辉廉和梁伯韬,他们都是香港证券业里屈指可数的精英分子。

1987年的股灾之后,香港的股票市场一片狼藉,就在这时候,杜辉廉和梁伯韬两人开办了百富勤国际公司。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百富勤就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以“快、狠、准”的经营作风,抓住每一个可以实现丰厚利润回报的机会,勇于开拓。

所以在短短的10年间,百富勤就由一间3亿港元的小经纪行发展到总资产240亿港元的跨国集团公司,被认为是股市的神话。

百富勤的投资项目非常广泛,覆盖的地区也很广,主要的业务包括股票产品、定息债券、直接投资、资金管理、物业投资及发展和投资买卖等等,也就是说只要是高利润回报的业务,百富勤都是满怀兴趣地加入。

从1993年开始,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的资金,世界各地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亚洲市场。

百富勤就抓住这次大好机会全力发展证券业务,在1994年成立定息工具部门,主要为亚洲企业以亚洲货币发行债券集资。

该部门的发展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发展,先后参与了6个国家的3项发行债券活动,涉及债券总额达到150亿美元。

百富勤的发展表面上看来一帆风顺,其实投资风险一直伴随在它身边,只不过百富勤成功得太快,它忘记了投资的要诀——“分散风险”,导致它的投资金额过大,而且忽略了亚洲市场的风险,孤注一掷地把资金投入到亚洲,没有分散资金投资到其他市场,导致了以后的失败。

导致百富勤全军覆没的失误是印度尼西亚投资业务。

由于百富勤的投机心理太强,越高风险的业务就越投入得多,所以在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投资过大,将近6亿美元,相当于总投资的25%~30%。

它忽视了汇率的风险,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力对风险的承担能力。

很快,因为印尼盾和韩元大幅贬值,百富勤的投资产生了重大的损失,尤其是定息债券(这些债券以有关国家货币计算价值)损失惊人,账面损失高达10亿美元,约77亿港元,加上其他部门的亏损,总损失达100多亿港元。

在沉重的打击下,百富勤终于支撑不住,宣告清盘。

它的成功在于选择了许多投资机会,所以得以发展;它的失败则在于其投机心理太强,以孤注一掷的方法进行,要么大富,要么就一败涂地。

正因为生活离不开金钱,许多人便强烈地追求它,甚至为了金钱不惜把自己的明天也赌上,对于这样一种不负责的、带有赌博性质的致富行为,是要不得的。

赚钱不是赌博,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孤注一掷,即使赢了也不见得是好事,输了更是一塌糊涂。

做生意也不是找金矿,金矿找到了自然致富,可是天下有多少人找到了金矿呢?

世上只有持久的生意,没有持续的暴利,与其求横财,不如细水长流,积少成多。

老老实实做生意,天天有薄利,日久天长,最终也可以成为商界巨子的。

所以古人说:“生意如牛涎。”

做生意就要像牛一样垂涎三尺,又细又长,拖之不断。

只要生意不断线,利润少也没关系,比起要么暴发,要么一败涂地,不知要可靠多少倍。

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李嘉诚

时刻注意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目:某人廉价购进一批质地优良的汗衫,去阿拉伯沙漠地区出售。

问这趟买卖大约包含哪几项成本?

同学们将这道题视为“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游戏,随口应答:本金、运费、房屋租赁费、食宿费等。

老师点头微笑,表示赞许,但他迟迟未公布标准答案。

似乎还在期待着什么。

同学们窃窃私语,互相商讨着,又勉强列出几种“成本”:税金、意外损耗等等。

老师说话了:诸位谁见过阿拉伯人穿着汗衫到处跑的?

那儿的太阳很毒,外出的人们基本上是一袭长袍,头上还扎着布。

你们看看阿拉法特的装束就知道了。

别以为热的地方,人们就一定得穿汗衫。

同学们恍然大悟:那就滞销啦,卖不掉!

对创富者来说,做一项买卖的成本不仅是付出的金钱与精力,还有一个巨大的易被忽视的成本:你因无法同时做另一件事而放弃的机会和财富,这也是你的机会成本。

当你把一批质地优良的汗衫拿到阿拉伯地区出售,你大亏而归,但如果你把这批衬衫销往南亚地区,你就可能大赚一笔,这就是机会成本。

因此你在做任何事情时,一定要仔细权衡其中的机会成本,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机会成本观念还要求舍小事管大事,有些人事必躬亲,不论大小事都要亲自参与,不放心让别人独立工作,自以为“无论大事小事,我不经手就一定会出差错”。

这看上去是节省了人手,殊不知,在他为繁琐小事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竞争对手已经轻装上阵,远远地把他抛在身后。

在决定冒险之前,我们一定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没有机会成本观念的人,往往会因小失大,导致失败。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约翰·莫特勒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甘冒风险的人。

他在一个条件优越而又忙碌的会计岗位上工作了十余年。

但是他却准备辞去这份无忧无虑的工作而去圆自己当老板的梦想。

他的妻子、他的所有朋友,甚至他的老板和同事都认为他这样做简直就是疯了。

但是经过仔细认真地计划后,他对自己要面对的风险充满信心。

最后,他毅然地辞去了会计工作,开始构建自己的事业——专门生产销售风味小吃。

莫特勒对风险有足够的准备,因为他事先做了细致的考查规划。

在他开始自己事业的冒险以前,他就已经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厨房里,研究食谱,品尝、调制各种不同口味的小吃。

他的周全翔实的计划、他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耐心、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从采取行动到实现自己的梦想仅仅3年,约翰·莫特勒成为百万富翁。

他销售风味小吃一事成为“the nutty bavarlan”,现在成了整个美国家喻户晓的美谈。

当然,再也没有人说他的行为是“疯了”。

当我们面对风险时,应该像莫特勒表现出来的那样充满自信。

恰当的计划能够让我们对大多数的风险挑战有所准备。

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冒风险去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须将机会成本考虑在内,以便更好地规避风险,走向成功。

不敢冒险的人无骡子又无马。

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

——拉伯雷

别期望绝对的公平

生活是不公平的,但穷人们却不这样想,他梦想着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大家一切都平等,机会都平均、条件都一样,结果社会的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巴掌。

广东佛山一个偏僻的乡村,1969年出生了罗永全和1973年出生了罗势全两兄弟。

1974年刚满周岁的弟弟罗势全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

他的病为这个经济困难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势全虽然残废,但他争着要读书,后因家里实在太穷,小学毕业就辍学了。

势全失学在家,只有下田干农活,扶助哥哥永全上学,像他这样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下田插秧、割禾、收禾,在家里还要喂猪、喂鸡。

他只能蹲在地上,两手放在脚上一步步往前挪动,这种困难,令人难以想像。

他有时诅咒上天、诅咒社会,觉得生活太不公平,但转念一想,诅咒又有什么用处呢?

生活的现状并不会因为他的诅咒而改变。

每当永全假期从学校回来,势全总要爬上树去摘下一些木耳,或下水里摸一些蚌或捉一些鱼为哥哥加餐改善伙食。

这使永全一捧起饭碗就掉泪。

势全人虽残疾,但他对人生充满了期望,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十分热爱学习。

永全爱好电子,势全也跟着学习电子方面的书籍,每到永全回家,也用心指导弟弟的学习。

势全在哥哥的帮助下,几年时间,他利用晚上在家期间的空余时间,竟自学完成了初、高中及大学的有关课程。

这时,势全对自己的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

他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在电子方面取得成功。

1992年,永全大学毕业,并在佛山有了稳定的工作,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弟弟接到身边。

从此,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成了兄弟两人钻研学问的场所。

势全在这时有了专心学习的环境和时间,没过多久,他就成了解决电子技术方面的高手,连大学专业学习的永全碰到难题,也要向弟弟求教。

势全不甘于平庸,他要独立创业,成立电子服务部。

为了筹集资金,永全给予大力支持,他卖掉了自己的电脑,也动员女友卖掉了金项链,后来,他干脆辞掉了那份稳定的工作,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兄弟俩在佛山同济路办起了“黎明电子服务部”。

从1996年开始,势全还在“珠江”、“佛山”、“南海”、“顺德”等电台主持“黎明电子空间”节目。

势全的成就正来自于他对人生不公平的清醒认识。

承认不公平,勇敢地面对现实,才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生活是不公平的。

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确是实情。

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为了自己、或为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是公平的。

其实不然,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

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它激励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伤感。

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

承认这一事实也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遗憾,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做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难题,每个人都有感到成了牺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

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

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自然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的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

但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会对他人也对自己怀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种由衷的情感,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充满爱意的仁慈。

当你发现自己在思考世界上的种种不公正时,可要提醒自己这一基本的事实。

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它会将你从自我怜悯中拉出来,采取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总之,我们承认生活是不平等的客观事实,并不意味着一切消极的开始,正因为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

因此,改变你期待绝对公平的情绪。

正视生活的不公平,努力奋斗,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比尔·盖茨

最新小说: 直播问答:我曝光了海贼王内幕 精灵之我真不是火箭队卧底 从忍界开始机械飞升 女帝赐死,开局三千玄甲骑 NBA:开局获得巅峰科比体验卡 数码宝贝入侵美漫 反派大师兄,师妹们全是病娇 爽文女主拒绝美强惨剧本 爆宠狂妻之神医五小姐司马幽月 斗罗大陆之绝世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