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是一粒沙 > 那年那月·我们的家

那年那月·我们的家(1 / 1)

中秋节快到了,我又缅怀起过去......我这人喜欢念旧,也可能是我老了,每到闲暇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怀念过去。甚至,恨不得回到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我的世界。我们的家在沈阳,四季分明,人杰地灵,日新月异,越来越好。让我来说沈阳?她的话题又大又多,我还真说不过来。在这里,我想说一说我们家附近的砂山。砂山在沈阳城南,太原街的南头就连着砂山街。砂山街、河北街、砂阳路和水源地,以及军区后勤的院墙,拱卫着金色的砂山。早年间,由沈阳南站(沈阳站)坐上红色的二路汽车,经文化宫一路向南,再经过南五马路、红星剧场、南十马路到胜民街(砂山街),就来到了我们家的所在地——砂山了。

那时候的砂山公园,山上山下错落有致地长着杨树,松树和榆树等等。打眼望去,蓝天白云下,那黄色的沙土好似散落在那里的金子,绿色的树木犹如镶嵌在那里的翡翠......她是我们这一地区的天堂和乐园。虽然说:砂山不高也不大。但是,她总是压在我的心头,自始至终没有过丝毫地动摇。我记得老人们说过:最早的砂山,方圆有十五公顷还要多,大概有二十来米高,她是一座纯粹的砂土山。三十年代末,住在八条(南八马路)和十条(南十马路)一带的日本人,为了有一个玩乐的地方,逼迫着中国人在这里建起了公园。但是,他们并没有大的投入,只是种了少许的树木,把四周圈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组织人们又栽种了许多的树木,进行了修整。五十年代初,军区后勤在砂山的东北角上占了很大一片,建起了办公区。随之后来,附近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推拉着带车子,运土回家去盖房子。在砂山的周围,陆陆续续又建了许多的工厂和单位。就这样,偌大的砂山慢慢地被蚕食掉了。七十年代初,在原来砂山公园的西侧修了个游泳池,北侧则修了个足球场和跑道。现如今,砂山公园只剩下两公顷多一点。而且,这里已经是一片平地,再也看不到那金色的砂山了。二〇〇〇年以后,只剩下一角的砂山公园,经过工人们地精心装扮,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歌台舞场,休闲健身应有尽有,方寸之间犹见精华,还是一处供人们休闲、健身和娱乐的好地方......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砂山公园除了南面和西面临着马路。东面是水源地(自来水厂),而北面则是军区后勤。派出所的二层小楼,孤零零地伫立在西南角上。我们家就住在砂山公园的西面,砂山街把我们和砂山公园分割开来。街东面的砂山公园有山有树,生机勃勃;街西面的住宅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我们这一片儿,东北角上是漂亮的铁路宿舍,西北角上是木材宿舍,全都是红色的二层楼。那个时侯,他们的宿舍就很好了,屋里除了卫生间啥都有。每家一间半,里边一间是有火墙的起居室,外边半间是有自来水和炉子的厨房。只有我们南面这一大片儿,全都是低矮而又杂乱的小平房。其中也就数毛驴宿舍遗留下的一排房子,现在的仓库还算规整。其余的房子高矮大小,以及朝向啥规格的都有。房子的墙壁有青砖、红砖的和水泥罩面的,还可以看到抹着泥土的墙壁。屋顶上有红色和黑色的泥瓦,还有灰色的水泥瓦,甚至还有压着油毡纸的。显然,棚户区的房子都是人们自己盖的。盖房子的材料是五花八门,各家各户则是各显神通,谁家淘弄到啥就用啥。砂山街的街面上,我们这一段儿,除了铁路宿舍和零散的住户,由北向南排列着食品厂、小卖铺、修车铺(自行车)、砂山街道委员会和小饭店。从早到晚,到小饭店买早点和吃饭的,到修车铺修理自行车的,到小卖铺买东西的人们比比皆是。白天,小卖铺门前,送货送菜的人力车和马车来来往往;到街道办事儿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在铁路宿舍与棚户区之间有一路口,走进去第一个胡同里,住着我们二十户人家。离着我们胡同口不远,就是我们胡同唯一的自来水井。从一大早到晚上八九点钟,打水的和洗衣洗菜的人们就没断过。人们的欢声笑语,自来水的低声歌唱接连不断,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那里才肃静下来。每天胡同里的叔叔大爷们,进进出出,忙着买粮、买煤,挑水、劈材和扫地。婶子大娘们,手脚不停地忙着洗衣、洗菜、做饭,做针线。我的爸爸是一个豁达豪放的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事情他从来不怎么管。只有每年秋天,买秋菜和买煤打煤坯,或者是星期天做好吃的时候,他才能大显身手。其他时间,他都是笑笑呵呵地端着大茶缸子,拎着马扎儿,去寻人下象棋或是打扑克。妈妈是个贤妻良母。除了上班,家里的大事小情是面面俱到。买粮买菜,洗衣做饭做针线,那真的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妈妈是个炊事员,所以,她做的饭最好吃了。季节性的吃食,像头伏饺子,二伏面啥的我就不说了。就是平常的饭菜,妈妈也做的是色香味俱全。吃到嘴里,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在这儿,我就说说:我妈做的几个家常饭:大家都知道,在咱们北方,每到春天,榆树上都会生长出一串串的榆树钱儿。放进嘴里吃起来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这时候,妈妈就会弄一些回来,调剂一下伙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榆树钱儿摘洗干净控净水。然后,把适量的苞米面先用开水烫一少部分,再加一点油、盐和水搅拌均匀。最后,蒸锅的水开了,把榆树钱儿和苞米面混在一起,放在铺好屉布的蒸链儿上,锅冒气五六分钟就好。扎上一头大蒜,加上适量的酱油醋,再滴一点香油,拌在蒸好的榆树钱儿羔上,香辣甜可口,贼拉的好吃。

皎阳似火,热浪滚滚的时候,妈妈最爱做的饭除了炸酱面,就是高粱米水饭了。熬一锅高粱米粥,用笊篱捞出来,用水投凉。热锅凉油,把清洗干净的小咸鱼,慢火煎成金黄色。再在锅里烀几个茄子土豆,烀熟了以后,把茄子撕开,把土豆掰碎,加上几汤匙大酱,适量的葱花和香油一拌。让人吃起来酥脆又爽口,那叫一个香。熟话说:“土豆拌茄子,撑死老爷子”,我们吃过饭以后,往往都会说:“又吃撑了!”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天凉了以后,妈妈经常做杂和面。先在小卖铺买回几斤毛蛤蜊,倒在盆里用水泡上,盆里扔一把菜刀或者是剪子。等到毛蛤蜊吐尽泥沙,清洗干净。再用刀子扩开蛤蜊皮,去皮取肉(里边的汁水也一起留着),放在碗里待用。一把菠菜,摘洗干净,切段儿待用。热锅凉油,葱姜炝锅加水烧开,高粱米面条(也有苞米面的)下锅煮至大半熟,加上调料调好口味,再先后下里菠菜和蛤蜊肉,两分钟以后出锅。热乎乎的,鲜溜溜的,不小心都能咬掉舌头。

风雪满天,天寒地冻的时候,不用说那肯定是大米干饭,酸菜白肉了。东北大米香糯可口,驰名中外,焖大米饭人人都会,我就不再赘述了。东北的酸菜,保留了白菜原有的营养成分。经过发酵以后,又包含了大量的乳酸菌和氨基酸。在寒冷的冬天里,它是我们最好的一道菜了。要想做酸菜白肉,首先得激酸菜。秋白菜买回家来,先困两天。然后,把菜根切掉,把外边的一层菜帮子去掉。洗干净以后,紧密地码放在刷洗干净的缸里(也有把白菜烫过的)。一层白菜,撒一把盐。待把白菜全装进缸里以后,压上一块石头,再顺着缸边加满七八十度的热水。最后,把酸菜缸口封起来。在北方四十天左右,酸菜就可以吃了。

酸菜白肉的做法是:先把酸菜帮子一个个掰下来,每个菜帮子片上两刀,再切成细丝待用。五花肉凉水下锅,加上葱段、姜片、花椒和大料。开锅以后,打去浮沫。五花肉煮到大半熟,捞出切片和肉汤留着待用。热锅凉油,葱姜炝锅,下酸菜翻炒三五分钟以后,加入肉汤和洗干净的粉条。大火烧开,炖上十分钟以后,调好口味,把准备好的猪肉片儿下锅。再炖五六分钟就好了。吃的时候,肉片可以蘸蒜酱,韭菜花酱和芥末汁,或者是辣椒油均可。大冬天里,吃上一顿这样的饭菜,酸辣爽口,热乎乎的,非常的惬意。

那个时侯的孩子们,根本没有啥补课班和才艺班,除了上学就是玩儿。女孩子们,三五成群在一起翻绳,抓尕砬哈,跳皮筋和老鹰捉小鸡,她们在一起是低声雁语,嘻嘻哈哈。男孩子们,五七六个凑一块,弹玻璃球,打片几,扇烟盒,打牙祭,骑驴和骑山羊,再就是轱辘铁圈儿,吵吵嚷嚷,打打闹闹。所有的孩子们都是自由人,玩的场所近的是家里家外和砂山公园。远的穿过两条街,到南边的浑河岸边,去看水和鱼。还有跨过哈大铁路,到西边的滑翔机场去看飞机。当然,我也经常去院里玩,院里是原来的通信兵学院,当时的413部队。也是我爸妈的工作单位。院里我得说上几句。那时候,在南京街南头的东西各有一个大院子,也就是现在的总参、6903厂和阳春园都属于院里。红色的院墙,高高的铁塔天线网,离着远远的就能看见。无论走进那个大门(好几个大门),路两旁都有亭亭玉立的白杨,院落里有苍劲挺拔的松树,鲜花盛开的桃杏、紫金、丁香和迎春花。在绿树的掩映下,高大的苏式楼房和齐整的小平房,红墙绿窗,显得是格外的醒目。院里有服务社、食堂、礼堂、洗衣房和澡堂子,还有小学校和灯光球场(幼儿园和招待所在院外)。我经常随着爸妈到院里去,去找小伙伴们玩。我们在西院里攀爬凉亭,在小学的操场上和大操场上疯跑,在树木之间玩打仗,在灌木丛中捉蜻蜓,到游泳池里去戏水,在礼堂里和大操场上看电影。甚至,我和几个小伙伴,有两次还偷偷地溜进了东院的模拟教室。我们看到了在巨大的沙盘上,布置着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战场。那上面山谷纵横,碉堡林立,大炮和坦克,卡车和摩托车(模型)应有尽有......

我们小时候,路面上没有很多的车辆,街上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可我们都很懂事,为了不让爸爸妈妈们心烦,妨碍他们做事情,我们很少在家里玩;为了爸爸妈妈们放心,我们也很少到远地方去玩。所以,我们每天都会在胡同口玩,再不就跑到砂山上玩。我们一起在山上掏洞、摔跤、捉蜻蜓,学电影里玩打仗,还在树棵里捉蟋蟀和捉迷藏。再不,我们就从山上往山下滚,比谁滚得快。结果是头发里和衣服里全都是沙子......后来,砂山没有了,建起了游泳池和体育场以后,人们又经常去那里游泳,疯跑,或是去学自行车,别提多痛快了......

那时候,人们穿的都很单调,衣服全是白的、绿的、灰的和黑的。吃的也是粗茶淡饭。除了看电影就没有别的娱乐了。尤其是人们的住房都很紧张,无论是三两口的小家庭,还是五七六口的大家庭,都挤在一间屋里的一铺炕上。虽然是这样,可每个人都是精神饱满地学习和工作,喜笑颜开地玩耍和娱乐......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从懵懂的儿童,也变成了鬓发斑白的小老头。砂山的地貌变了,可她在我心中的位置没有变......

沈水北岸

有一座砂山。

她不太高,

也不甚大,

可她给了我们

无限的幸福与欢乐。

远来的客人,

割取她的肌肤,

筑起一座座新房;

周围的人们,

吸取她的乳汁,

偎依在她的身旁。

纯美的水土,

滋养我们太多太多......

雄鸡报晓时,

孩子们

在山上摸爬滚打;

星月成趣时,

恋人们

在树下互述衷肠。

白日里

满山是金;

黑夜里

遍地是银......

岁月更迭,

人们蚕食了你。

故地重游,

人们寻不见你。

他日有欢乐山,

今日有运动场,

打球赛跑,

跳舞欢歌,

儿女们

在你的怀抱里,

依旧是快乐安康!

我心依旧祝愿朋友们节日快乐!

最新小说: 都市至尊隐龙君长风 日常系影视世界 第一宠婚:军少大人,你好棒! 随身带着个世界 和女神们的荒岛求生 死神之剑舞唯我 挂名皇后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 女同事的秘密 人生若只如初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