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蓝天下的永恒 > 2、战争年代的后遗症 (1)

2、战争年代的后遗症 (1)(1 / 1)

<>大概是妈妈恋爱时给父亲抄写过档案材料的缘故,她对父亲的印象特别深刻,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妈妈都知道、都明晰,长长久久地镶嵌在她的脑海里和心坎上,随时都会呈现在她的眼帘前和记忆中……后来,他俩成为朝夕相处的夫妻,耳边自然多了些亲近的话题,就像毛毛细雨似的,柔柔地、轻轻地飘洒在她们的脸上和心里,淋湿了她俩的情感,浸透了她俩的生活。

在父亲的档案里,组织上对他的评价很好,归纳起来大致是:崔汉卿同志作战机智、勇敢,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多次参加过大战役,经受过硬仗、恶仗的考验,是一名久经沙场的优秀军事指挥员……等等。

每当妈妈想起这些时,她那怦怦跳动的心际里,就会有小鹿撒欢般的愉悦和喜庆,就会有海豚嬉浪般的欢快和畅游,在她回忆的长廊里留下一个个眷恋难忘的身影。妈妈爱写日记,每当这时,她的情感就会与爱意交织迸发出火花,书写出那一串串饱蘸深情的文字。

当然,结婚后的爱情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也是东拉西扯、婆婆妈妈的。居家过日子,难免锅碗瓢勺磨磨擦擦、磕磕碰碰。妈妈与父亲结婚后,除了享受甜蜜的爱情之外,父亲的个性、脾气也会渐渐地显现出来。过去,妈妈只是听说父亲的脾气不好,这下子她算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亲身经历到了。

父亲平时不太爱说话,整天皱锁着眉头,一副刚强坚毅的模样。尤其是他的那双眼睛,严厉透亮、目光炯炯,仿佛把你看透似的,他就是不说话也会给人一种畏惧感。其实,了解父亲的人,很好与他相处,只要事情顺他的心,遂他的意,一切就会变成降心顺俗的坦途大道;不然的话,他的坏脾气就会冒上来,给你好看和难堪!

有时,爸爸妈妈遇到什么事也会争论起来。妈妈是教育工作者,能海阔天空,能侃侃而谈,能在逐句逐字的语言上占些上风。每当这时,父亲的坏脾气就会显现出来,连讽带刺地说:“就会耍嘴皮子!”

这话是偃旗息鼓令,是停锣安歇语。若要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一是他轻视耍嘴皮子的人;二是让你无条件地顺着他、服从于他。所以,每当父亲的坏脾气上来时,妈妈就不想与他争论了;否则,他就会用类似这些话来呛戳你、奚落你,让你更无奈、更生气。

又比方说,部队大院晚上经常放映电影,父亲平时很少跟妈妈一块去操场看电影,大都是随部队一起去看。偶尔,父亲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时,妈妈经常是还没有整理好衣装,父亲就等不及地走了,根本就不等妈妈。

望着父亲走远的背影,妈妈很生气,但又没有办法,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常常以他自己为中心,任何人都要顺着他、依着他,不然,他很难与你合作好,有个如情如愿、痛痛快快的结局。

说真的,妈妈动作慢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她是女同志,总要把自己打扮得干净些、利索些,就是跟父亲一同出去,她也会舒服些,体面些。可父亲就做不到这些,满脑子是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满身心是部队紧急集合的哨声,他心里只有身先士卒的影子,一马当先的表率,完全被部队严肃紧张的生活影响着、支使着。

唉——,父亲就是这个脾性,认准的道儿,九牛两虎之力也难把他拉回。其实,这些看起来像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但在妈妈心里却是很大很重的事。因为妈妈爱说话,善表达,却常常不能把她的才华和气质用语言展现出来,在丈夫面前压抑着、憋闷着,稍有表露,就像天空布满乌云,雷声在不远处轰鸣,不一会儿这里就会大雨倾盆了……你说,她心情能舒心高兴吗?

不过,妈妈有理智、懂礼貌,很少用坏脾气的方法对付父亲的坏脾气,遇事好好说、摆事实、讲道理、不气馁、不冲动,因为她知道丈夫的坏脾气是战争年代给他留下来的“后遗症”。

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凡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枪炮声音听惯了,血腥场面见多了,都会留下脾气不好的“毛病”,父亲也不例外。他的脾气是越打仗越坏、仗打得越残酷性子越火爆,尤其是豫东战役的那场“血战王楼”的战斗,给父亲留下的心灵创伤太重了、太深了,简直到了一生铭刻、没齿不忘的程度。

那是1948年的夏季,华东野战军攻克中原重镇开封时,国民党区寿年兵团奉蒋介石命令增援开封,被华东野战军一、四、六纵队分割包围成数段。当时,父亲在20军“人民功臣第一连”当连长,是刚刚从二连连长位置上调整过来的。

说起“人民功臣第一连”,这个荣誉是全连官兵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山东莱芜战役中,国民党李仙洲兵团第15师的两个团及总部特务营,在9架飞机低空扫射轰炸的掩护下,以密集队形分两路向一连防守的小洼西南高地进攻。

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一连以一当十,沉着应战,反复冲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小洼西南阵地上与敌人浴血奋战6个多小时,顶住了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后,纵队为一连记大功一次,并授予“人民功臣第一连”的称号。由于一连干部大都牺牲或负伤,为了保持一连的荣誉,师团首长决定把父亲从二连调到一连当连长。

当时,不少人有想法,心里嗵嗵打鼓:这次调整说是对父亲的信任和器重,实际上是一次压力与机遇并存、挑战与成败同在的任命,充满着悬念和不确定因素,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说句掏心窝的话,在父亲眼里,二连也是一支能打硬仗、打恶仗的连队,向来与一连并驾齐驱、不分上下。上级调他到一连来,也是处于这方面的考虑,仍想保持一连骁勇善战、能打硬仗恶仗的本色,让“人民功臣第一连”的旗帜高高飘扬。

首长越是这样安排,父亲越是感到压力大,生怕当不好这个一连连长,砸了锅、丢了人,落个声败名裂的结果。记得首长向他下达组织决定时,父亲毫不隐讳地说了自己的意见:“首长,我对二连已经熟悉了,也有了感情。哪个排的实力怎么样,有什么长处,我都心里有数,打起仗用起来也方便,能不能换个人去一连当连长。”

“不行。”首长连想都没想,当即回应说,“团务会已经研究决定了,就你去当一连连长。”

“我怕难以堪当此重任。”父亲说出真实想法。

“你的长项和优点我们都知道。放下包袱,当好一连连长。”首长没给他啰嗦这么多,板上钉钉,就这样决定了。

见首长斩钉截铁,没有了回旋余地,父亲也只好这样了。再说,军令如山,木已成舟,身为军人,就是再难行走的路,再难过的河,也得有人去担当、去应对、去挑起这副重沉沉的担子。

那时,一连没有指导员,为了加强荣誉连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营首长要求上级给“人民功臣第一连”派一个指导员来。师团首长都很爱惜这支从红军时期走出来的连队,即刻答应营部要求。根据战局需要,师团首长让一连担任师团指挥部的预备队,留着关键时候用,算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当“人民功臣第一连”跟随师团指挥部来到睢县一个名叫董店的大镇子时,很快被国民党黄伯韬兵团的25师三面包围了。他们欣喜若狂、胃口很大,认为即将捕捉到“大鱼”,企图合力全歼我方师团指挥部,打算双方交战先斩首,夺取战略胜局。

为探虚实,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有効地摆脱敌人的包围和尾随,师团首长决定让一连出击一下,并给一连配备了三挺马克沁重机枪,两门迫击炮。与此同时,师团首长还指示三连配合一连行动,由一营副营长统一指挥。

这时,新上任的一连指导员张锦如到了。他中等个头,大眼睛,高鼻梁,黑黝黝的,很精干也很帅气。他是师政治处的文化干事,部队经常演出他写的快板书,鼓舞斗志和士气,是个很有才华的文化人。

师政治处主任朱启祥把父亲叫到一旁,交代说:“小崔,给你送来一个指导员,你可不能把他给打掉了。他是专门来给你们做政治思想工作的。”

父亲还是第一次听到师首长向他吩咐这样的事,心里没底地说:“打起仗来子弹也不长眼睛,我可不能保证。”

朱主任直截了当地叮嘱说:“我的意思是不要把他放到危险的地方,让他带个炊事班,救救伤员就行了。”

“好吧,我不会把他放到突击排的。”父亲答应了,明确表态道。<>

最新小说: 公主万福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我的女友是诡异 三国美色 催昭嫁 霓裳铁衣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